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十三章 南方基本上统一了

第十三章 南方基本上统一了

    本章开始,我来说说李明是什么东西。

    或者是更加露骨的说,李明算什么东西?

    李明一介布衣,凭借身旁的一些狐朋狗友硬生生的打下了一片江山,虽然说他存在的时间很短,范围算不上大,但他也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声音,反抗的声音。

    百年动乱,不仅仅是中原和江南兵荒马乱,人口十不存一,就连一直被中原政权视为蛮夷之地的两广地区也是受到了牵连。

    李明就是岭南第一个平民反抗者,他刚开始的确是想替底层人民争取一些权力和生存空间,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一呼百应,势力快速扩大。

    只可惜,到最后屠龙少年终成龙。

    李明尝到了权力的味道,这是什么味道呢?

    生杀大权,都在你的手上,麾下范围黎民百姓,兴亡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以前你没有的,你不敢想的,现在都可以拥有。

    很少有人能清晰的认识到权力有他的两面性,如果不能抑制自己的野心,那等待自己的就只有灭亡一途。

    在刘裕眼里,李明只是一个中下的人,甚至于不配做他的对手,之前吴昌大战,让他彻底了解到了李明的真实实力,接下来他完全可以在长沙或者武昌掌控全局,随便派遣一员大将即可灭亡伪汉。

    可是他亲自来了,自然不是为了李明,而是吴承宗。

    吴承宗已经连续三次在朝廷大军的征讨下存活了,早一点刘裕很清楚,所以把吴承宗当成了真正的对手。

    那么接下来,他东望龙川,兴宁,打算露出自己的獠牙。

    之前吴承宗只有一万余人都可以和他的三万大军对峙,更别说现在对方已经拥有了三万余人。

    刘裕并不打算剿灭吴承宗,他只想拿下这两个城市,震慑对方!

    最近刘穆之告诉他,割据益州四川的谯纵愈发嚣张,是时候出兵了。

    四川地区脱离与东晋朝廷之手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刘裕打算过一两年再找吴承宗算总账。

    2月23日,刘裕率领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龙川城外十里地,与此同时,吴承宗也是派遣甘祖,吴承名分别率领七千大军,驻守龙川和兴宁。

    吴承名自告奋勇的进入龙川,他麾下七千人大部分都是骑兵,他很想和刘裕来一场骑兵的野战,可是吴承宗却不同意,警告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能离开龙川城。

    这时候,刘裕大军面对着龙川,一时之间也是停留了下来,安营扎寨。

    吴承宗并不打算和刘裕打,他只是想逼退对方而已,他在晋安城看着桌子上的情报也是规划着计划。

    和刘裕军野战,他吃过大亏,甚至于有了心理阴影,所以在对方没有动真格之前,他不希望双方大打出手。

    刘裕两万大军包围龙川,并且抽调岭南地区的粮草,打算围点打援。

    龙川城内的粮草只够支持四十天,不管是甘祖还是吴承宗都很担心龙川的情况,但吴承名自己却毫不畏惧,反而是整天在城墙上挑衅刘裕。

    刘裕想保存力量,围点打援,所以为了减少伤亡,只是围而不打。

    就这样,双方一直在耗时间,时间也是来到了4月1日,龙川城内粮草已经不足五天。

    刘裕依然在镇定自若,而吴承宗和甘祖快要坐不住了,以至于吴承宗亲自带领四千精锐来到了兴宁,和甘祖联合。

    4月2日,吴承名下令,骑兵吃饱喝足之后,前提出动,三千七百余人的骑兵队伍冲了出来,直接杀向刘裕大本营。

    这时候,刘裕大军即刻反击,他亲自带领骑兵出动。

    一直在关注战场一举一动的吴承宗这时候也是和甘祖带领全军一万一千人杀向龙川。

    大战持续了一天一夜,王镇恶带领的一万晋军和吴承宗的军队打得头破血流。

    4月5日,吴承名骑兵全军覆没,关键时刻,甘祖撕开了王镇恶的防线,把吴承名带了出来,脱离刘裕的包围圈。

    这时候,刘裕不见了。

    吴承名和甘祖瞬间反应过来了,果不其然,刘裕带领三百多骑兵突破吴承宗的步兵阵营,杀到了吴承宗跟前。

    那一刻,刘裕和吴承宗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见面。

    他们的距离不到二十米!

    刘裕没有带弓箭,于是挥起了手里的刀,冲了过去。

    几十个骑兵一拥而上,关键时刻,林大拉着吴承宗上马,一路狂奔,舍弃大部队,奔向兴宁。

    这时候,甘祖和吴承名掌控全军,才能勉强保持队形,没有崩溃。

    吴承名来到了龙川城内部,大手一挥,把剩下的全部军队三千五百人都带了出来,和晋军冲击。

    刘裕骑兵狂奔到了兴宁城下,可惜慢了一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吴承宗被林大带到了兴宁里面,并且关上城门。

    惊魂未定的吴承宗被林大扶下马,还没有回过神来。

    看着这一幕,刘裕叹息一声,于是带领麾下三百骑兵离开了这里。

    这时候,甘祖他们也是带领大军撤退到了兴宁,龙川失守!

    这一战被称之为“龙川之败”,吴承宗前后共计一万八千人阵亡八千余人,并且龙川落入刘裕手里,最主要的是首领吴承宗都差点被人家斩于马下。

    反观刘裕,麾下损失五千余,相比之下好很多。

    这时候吴承宗下令,兴宁戒备,防止刘裕大规模入侵。

    不过刘裕见好就收,没有过多纠缠不清,于4月9日,大军撤退,返回健康!

    吴承宗终于是松了口气,并且开始着手恢复元气。

    吴承名在这一战也是收起了之前的骄傲,他终于清楚的认识到了刘裕的强悍,自己几年才培养出来的三千多骑兵一战被灭,实在是太惨了,这个血淋淋的教训让他幡然醒悟。

    6月,刘裕率领五万大军入益州,攻打谯纵。

    9月,谯纵被活捉,刘裕把他带回健康,斩首示众。

    公元414年(义熙十年)2月,刘裕终于是打算对盘踞荆州北部多年的司马休之出手了。

    司马休之是晋朝的皇室,这些年来不管是卢循北伐还是刘毅反叛他一直在冷眼旁观,看起来毕恭毕敬,可是刘裕也不能够容忍一个割据势力,他希望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大一统!

    在他面前只剩下司马休之和吴承宗两个障碍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司马休之极其快速的离开了晋朝范围,舍弃他的根据地,来到了后秦长安,投降了。

    司马休之亲眼看见了卢循,徐道覆,刘毅,李明,谯纵的灭亡,所以很清楚刘裕的实力,他没有胆子反叛,就只能投降了。

    后秦文武百官看着司马休之的一大片领地同样是不打算接收,虽然说这是一笔天降横财,可是他们实在是不希望招惹刘裕。

    于是刘裕于三月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荆州北部的河南地区。

    放眼望去,整个南方都已经在他的手里了,除了唯一一个障碍,吴承宗!

    这时候刘裕打算稳定全国局面,明年再攻打吴承宗,彻底统一南方!

    五月,甘祖终于是忍不住向吴承宗提亲了,他想娶吴小宁。

    于是双方明媒正娶,于本月二十日大婚。

    吴承宗很开心,自己家里这个大龄剩女终于是嫁出去了。

    这一年甘祖39岁,吴小宁26岁。

    时间慢慢的来到了415年,这时候的吴承宗已经41岁了,起兵也是8年了,依然是没什么太大的成绩,这也怨不得他,只能说在刘裕手下,他们那些人活的都很不容易,如果是换成王敦,桓温,桓玄这几个人,恐怕吴承宗真的敢把南方掀起来改天换地了。

    而于大文和梁锐文都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条新的大政方针,于是让吴承宗召开高级的会议。

    他们的方针政策很简单,那就是在下一次刘裕进攻的时候,拼尽全力抵御,最好重创刘裕军队,然后趁机提出要归降晋朝!

    据说于大文刚刚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差点被甘祖打,就连林大和吴承名都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于是梁锐文和于大文娓娓道来。

    投降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扯过晋朝的虎皮,然后表示为了不在南方碍刘裕的眼,可以要求去北方,甚至于去攻打后秦。

    这是他们的计划,也是一个极其铤而走险的计划,一旦失败,就会被刘裕和后秦前后夹击,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他们只能赌一把,否则继续在这里,他们根本没有发展空间,要么真正投降,要么灭亡!

    刘裕接下来会发起进攻,目前为止晋朝已经失败了三次了,可是他们可以再失败三次,但自己却承受不住一次失败了。

    所以梁锐文,于大文推测,刘裕稳定南方之后,下一步恐怕就是北伐,亦或者废晋帝,自立为帝再北伐。

    所以他们到时候在北方不仅仅可以拿下一片根据地,都可以打着为晋朝报仇的口号拉拢江南地区的世家。

    不得不说,他们两个看得很准,接下来的事情的确也是如此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吴承宗必须承受得住刘裕接下来的攻击。

    他有预感,刘裕正在磨刀,随时准备下手了!

    (注意事项1:历史上司马休之是在415年被刘裕打得落荒而逃,投奔后秦的,在这里提前了一年。2:更新不稳定,有怪莫怪。3:本书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