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五章 刘裕

第五章 刘裕

    对于这个人物,我就用下面的这一段历史评价来说一说吧。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刘宋政权。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征服仇池国和林邑国。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定都建康,南朝开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开创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本名:刘裕

    别称:刘下邳、寄奴、宋武帝

    字号:字德舆

    所处时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丹徒县京口里

    出生时间:363年4月16日

    去世时间:422年6月26日

    主要作品:《兵法要略》

    主要成就: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

    年号:永初

    庙号:高祖

    谥号:武皇帝

    籍贯:彭城县绥舆里

    在位时期: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

    父亲:刘翘

    生母:赵安宗

    继母:萧文寿

    看完这些,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而且那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让很多人都知道刘裕的名字以及他的北伐。

    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八年的,天知道会不会一统天下,如果是这样,接下来也没有南北朝什么事了。

    8月14日,准备了一个月的晋军浩浩荡荡的从健康出发了。

    8月23日,由于刘裕的行军速度太快了,在临海的吴小宁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被四千晋军包围了。

    次日,刘裕下令调集大军三千,对仅有一千五百守军的临海发起进攻。

    8月25日,吴承宗闻言之后亲自率领大军三千,而这时甘祖站了出来说要和吴承宗一起去,他同意了。

    有时候,运气真的很重要,这一次吴承宗的出兵竟然误打误撞的碰见了刘裕亲自带领的一万大军。

    结果就是当天两军交战,吴承宗军大败,溃退。

    第二天,吴承宗带着剩下的几十人回到了永嘉,屁股都没有坐热,刘裕就追来了,并且以最强烈的战力发动了攻击,永嘉剩余的一千多人实在是撑不住了。

    8月28日,吴承宗永嘉损失惨重,最后只能带着四百人退至晋安。

    8月29日,刘裕和他的将领又开了一次会,听说临海还没有攻下来,不免有些惊讶,然后为了以防不测,让人增加兵力至六千人。

    这时刘裕不打算直接挥兵南下,因为他比较喜欢稳中求胜,他打算等临海破的那一天,再集结大军一举歼灭吴承宗主力。

    结果得到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

    一直到9月7日,接近六千人,竟然拿不下只有一千五百人的临海。

    什么情况?是我的兵不够强还是我的装备不行?

    然后他知道,临海守将吴小宁在城里召集很多老百姓,军民共计四千多人守着城池,凭借这些人一直在苦苦坚持着。

    9月8日,刘裕大怒,打算亲自带领万人大军,留守两千,准备北上占领临海。

    他绝对想不到,这些天吴承宗没有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度过,而是严阵以待,聚集兵力,刚刚好在刘裕准备出发的那一天,他带着四千人还有甘祖,于大文一起北上。

    说来也好笑,刘裕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打吴承宗打出了错觉,竟然只分兵两千人和和吴承宗对战。

    这就不好玩了,人家气势汹汹的掏家底过来跟你破釜沉舟,你就随随便便的应付,结果不言而喻。

    同日,刘裕晋军两千,无一生还。

    9月9日,刘裕军八千,吴承宗军三千,相遇于永嘉外二十里地。

    一场大战,拉开序幕,史称“永嘉之战”。

    对于这一场战争,是吴承宗第一次的爆发,在对方兵强马壮,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他毫不畏惧,带着所有人,不惜玉石俱焚。

    从9日11日中午,两军都是小摩擦,没有谁发动大规模战斗,毕竟精锐全部在这里了,要是一下子打没了那怎么办?

    当天晚上,他让甘祖率领一千人,在刘裕的目光注视下悍然发起进攻。

    刘裕军大举包围,等了好几天,就盼着这一刻了,晋军都是卯足了劲,往死里打。

    9月12日早上,吴承宗军一千只剩下甘祖带回来的三十多人,他二话不说的跑了,刘裕明白对方人不多,他昨天晚上损失了大概一千,于是挥兵,剩下七千人全部出动。

    这一刻,得到消息的吴承宗知道胜利就要来了。

    中午,刘裕军受到了吴承宗军三千人的袭击埋伏。这段时间以来,晋军屡战屡胜,吴承宗手下的人早就怒气冲冲了,今天他们终于有机会让对方知道,什么叫做恐惧和落荒而逃了。

    当天,刘裕军损失三千人,然后杀出重围,退至永嘉。

    算来算去,刘裕现在只剩下七八千人而已了,吴承宗更加是好不到哪去,也只有大概一千五百人左右。

    打到这一步,双方都可以说是差不多没气了。

    吴承宗和刘裕比起来,有一个好处,他是这里的地头蛇。这一年里面,他对这一带的百姓都是一视同仁,从来不压迫,所以当他一挥手,便再次拉拢起来了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

    让这些人拿上武器,这就够了。

    9月15日,吴承宗率领大军三千五百人,对永嘉发起总攻。

    当天,刘裕让临海调集三千人,留下一千人继续攻城。

    说来刘裕也是憋屈,他搞不明白这个临海守将不是一个女子吗?怎么会这么厉害?如此强烈的攻击也可以承受,了不起。

    不过,到此为止了,吴承宗你的好运是时候终结了!

    …

    吴小宁的信念

    很多人奇怪,在临海这种地方,吴小宁一介女子是怎么撑住的。接下来我告诉大家吧。

    首先就是城墙的问题,临海只是一个小地方,城墙不会太厚,不过鉴于那时候还没有火药穿墙弩的出现,所以缝缝补补也差不多了。

    其次是兵力问题,守城不是作战,还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上,一开始是征召民夫,四千人一起防御,但是到后面只要是个人都可以上了,不论男女老少。

    为什么?这就要说守城的另一方面了,工具。

    所谓工具,不过是弓箭,石头,按照一般情况,这些东西都是不怎么够用,幸好之前吴承宗在这里准备了很多,所以才没问题。

    可从第五天开始,还是不够用了。

    那怎么办?当然是拆房子了,什么砖瓦房梁木,泥土黄沙和开水(这个够狠,我服),全部都用上了。

    听说吴小宁这个女儿身竟然还想出了一个惨绝人寰的方法。

    把铁链加热至发红,然后一端抓着,在城墙上荡来荡去的,对于这个办法,我服,那是真的服,顺便心里一声咆哮——大姐,你一个女孩子是那想来的馊主意,实在是太坏了!

    就这么着,从8月24日一直到9月15日,晋军始终没有一个人能进入临海。晋将王镇恶让他们上,也有一群人不去,这不是废话吗?这么红的铁链在他们手中随风飘扬,晃来晃去,你当我们没眼睛还是当我们傻?

    无奈了,就怎么着吧,反正攻城应该是没辙了,围着也算是给刘裕一个交代,毕竟出来混的都不容易啊。

    结果两天后,吴小宁察觉晋军没有继续攻击,然后就明白了,一定是自己的哥哥和他们现在势均力敌,临海的军队都被带走了。

    9月18日,吴小宁带着两千人弃城离开。

    当天晚上,知道消息的王镇恶松了口气,心想这样子临海就拿下来了,但是下一秒,他的脸色都变得苍白了起来。

    因为吴小宁带着人去偷袭永嘉去了!

    这就不好玩了,啥也别说了,追吧。

    结果还是晚了。

    9月19日,吴小宁带人马不停蹄的,当天晚上,直接对永嘉发动总攻。

    这是一个刘裕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的。

    为了防御吴承宗军的反扑,他的兵力大部分都在向南的一带,北方因为有王镇恶围着临海,所以比较放心,总共也就只有几百人在北部而已。

    就在刘裕在城外和吴承宗的几千余人火拼的时候就听说永嘉失守了。

    这个消息很好笑,同时也让刘裕不寒而栗。因为他自己还在永嘉外面,竟然被失守了?由于是大晚上的,不清楚对方有多少人,一时间大乱。

    吴承宗知道了自己的妹妹如此生猛,啥也别说了,来人,还睡什么觉,吃什么饭?都给我往死里打。

    一场大战,再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