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请诸神赴劫 » 第四十三章 求府君解惑

第四十三章 求府君解惑

    李京墨听见许山君的言语,不禁微微一怔。

    他本意不过是诓骗虎妖,将这块天外火陨骗到自己手中,好将之炼化为骨。至于他日可为虎妖解惑云云,都不过是敷衍搪塞之辞,谁料许山君竟当真有问题要自己讲解。

    他李京墨自己的修炼之道,尚还是一知半解呢!

    饶是如此,只要妖虎敢问,李京墨也只好硬着头皮解释,以免露出破绽来,惹得许山君怀疑。

    心念电转间,李京墨负手而立,斜瞥了虎妖一眼,语气平淡地道:“尔有何疑惑,但说无妨。”

    举手投足间,大有一派神灵的威严法度。

    许山君沉吟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小妖本为山中一猛虎,机缘造化下,方得开灵智,化人形。然自化成人形之后,每日勤修苦练,但自觉修为再无寸进,想是吾修行不得门径之故,还请府君教我!”

    说到这里,许山君的语气变得愈加恭谨。可见此事关乎今后的修行途径,已经困扰虎妖许久。

    当然,即便是许山君也明白,询问修行途径和法门乃是一大忌讳,妖兽飞禽之属更须在自行体悟中慢慢领会,倘若假手他人,无论效果抑或是适用性,都会大打折扣。

    何况神灵修炼的多是神道香火,与妖兽所修精气不有不同。但方才府君施展的那条青龙,分明由草木精气聚形而成,由此可见,府君对于精气修行必有独到见解,或可给自己些点拨。

    那书生伥鬼的见识虽然驳杂,但自身并非修行之人,难免也是一知半解。

    说完这些,许山君目中露出期盼神色。既然两次三番,府君大人都未曾对自己下毒手,双方又无甚解不开的仇怨,想来府君应当愿意替自己解惑。

    李京墨皱了皱眉头,许山君所问的问题,他实在也有些抓瞎。

    他平生所见的妖怪中,只怕唯有那位洪螭老者,才能真正替许山君解此疑惑。李京墨虽不知洪螭的具体修为,但只观其渊深岳峙的气度,便知其功力非凡。

    突然,一个念头从李京墨脑海中闪过。

    渊深岳峙的气度,不错!从李京墨分别跟虎妖及龙精打交道的经历而言,他能明显感受到,二者在气度上的差别。

    虎踞龙盘。

    龙虎本就都是兽中霸主,但许山君妖气腾腾,杀意纵横近百里,而洪螭周身却仅有精气,不见丝毫的妖气外泄。这也许,就是二者高下立判的差别所在!

    重新将念头整理一遍,李京墨平复心绪后,缓缓开口,问道:“本座问你,尔自开灵智至今,食人几何?”

    听得府君的问话,许山君一时却有些摸不着头脑。缘何自己问修炼之道,府君却反问他食人几许。难道,这跟自己的修行有何联系不成?

    幸而许山君还记得,在山神庙前,书生伥鬼曾分析过,府君大人行事多凭本心好恶,万不可在他面前说谎云云。

    许山君索性虎躯一转,周身妖气升腾,化作一名体貌魁伟的雄壮汉子。

    而后朝着李京墨拱了拱手,俯身下拜道:“不敢欺瞒府君,许某自开灵智至今,曾遇山间旅人一百二十四人,除却一名孩童外,余者皆入吾腹中。但虎之食人,不过似人食鸟兽,权以饱腹而已。”

    一百二十三个人!只有一名孩童侥幸逃脱?

    李京墨听见许山君的话,也不禁有些头皮发麻,同时心下好奇,这区区孩童又是如何能逃脱虎精巨口的。

    但眼下去问这些,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李京墨于是冷然问道:“山野传闻,皆言人之为万物灵长,生来便具灵智,食之能滋补肉身,成就精气,尔以为此议如何?”

    许山君也听出了李京墨言语中的不快,神情愈发恭谨,额头上已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良久。他才支吾着回答道:“回禀府君,初时未化人形,食之确有莫大补益。人身生来五藏俱全,精气充沛,能助我等积累先天之精气。然自化人形后,食人便无甚裨益了。”

    说完,许山君偷眼去瞧李京墨的神情。

    只见李京墨眉头微蹙,似乎也在思索着什么,许山君暗想,神灵欺压无辜百姓,比起吾等妖族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府君一听吾吃过百余人,神情便如此冷冽。

    他却不知,李京墨此时却在想着另一件事。

    妖兽食人可助精气,然而化形却仍要成就人身。天道自然,造化有数。之前食人之功效,兴许便会成为化形后的羁绊,使之修为不得寸进。

    这仅仅是李京墨的个人猜想,他也不知是真是假。

    但眼下既然要忽悠许山君,倒不妨将这一套理论搬出来。何况李京墨作为经历过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曾见识过海量的信息和知识,自然听过各种奇葩的观点及想法。结合上下文,稍一加忖度,一篇因果报应、多行善事的心灵鸡汤已经煲好。

    于是便娓娓说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尔为妖身时,借食人而滋补精气,提升修为。然人固为万物灵长,其身死后亦含偌大戾气。尔食人越多,周身妖气弥漫越甚,因果业力缠身,化作人形之后,无法道心澄明,休说提升修为。长此以往,必遭横祸呀。”

    许山君听完李京墨的这一番话,心中不禁慌乱,连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

    李京墨接着又说道:“妖化人身后,想要继续修行。其根本乃是行人之道,禀人之心,精心养性,收敛周身妖气,而非一味滋养精气而已。”

    许山君听得有些似懂非懂,目中更是露出茫然神色。

    “敢问府君,这.....可有甚补救的方法么?”

    李京墨不答反问道:“尔可知,何为人之道,人之心么?”

    许山君摇了摇头,有心将书生伥鬼招出,却心怀惴惴,生恐惹得府君大人不悦。

    “所谓人之道,便是礼仪规矩。所谓人之心,便要持心公正,不肯滥杀无辜,此乃行事立命之根本所在。”

    似乎觉得这一段话,说得有些不够逼格,尚不足以震慑住许山君。

    李京墨语声稍顿,旋又补充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化形之后的修炼方法,补救之理,都藏在这句话中。尔回去......再慢慢体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