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群! » 第三十七章 林家之路

第三十七章 林家之路

    要想一个人改变,除了用时间慢慢去调教的方式,似乎还需要遇上一次让他将前后人生想透彻的机会。

    外婆的一次深夜昏厥,成了让赵思礼想明白自己未来人生的导火索。

    或许,他在想和曾经的自己告别,乃至划清界限。

    对于过去的自己,他开始反感了起来:一是贪玩。追求快乐的他从未放过一次享乐的机会。小时候是电脑游戏,长大了依旧是电脑游戏;二是将就。这一点在学习上最为体现得出来。他曾将自己今后要面对的社会比喻成为了一个剧院。学习换取到的那张文凭是门票,但文凭的好坏也最多是决定你坐的位置。社会这场戏,你在哪个位置所听所见的也许都是一样的。从小缺乏高分压力的他,在学业方面总是自我陶醉在中等及格的水平线上。他曾自诩,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三是平凡。对于这个词,他的理解就是人生的完美姿态。父母已经为他打好了江山,他只需守而享之。他只在梦想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商海与官场里的尔虞我诈,皆非他之所求。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清心于人间。

    如今,他最想摒弃的就是那平凡的认知。平凡?或许只是失败的代名词。只有那些不愿意接受失败这一现实的人们,才会用这个词语来自我安慰。

    重启人生,也算是重启自己的生活。他希望的是,这一次重启能帮助他解决遇到的一切宕机问题。

    所以,这一次回学校,他的动作十分地悄无声息。航班起飞的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但凌晨4点时,他便准备自行乘车前往机场。

    年后,天气未如往年一样回暖。轻车简行地出了家门,他便倍感到外面世界的寒冷。裹紧了外套,哈着气的他,在路边等着车。

    突然,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诧异地拿出手机,是小妹打来的。

    “怎么了?”如果是以前,在此同情同景之下,思礼一定会俏皮地责骂道:大半夜不睡觉?想熬死自己吗?但这一次,不!乃至往后,他都会如是成熟和稳重,只不过会区分着感情调整着话语里的语气。

    “哥,不用我们送你去机场吗?”小妹的房间邻近着父母的卧室。她心有灵犀般压低着声音问折着。

    但,这份关心只是换来了一声淡淡的“不用”。

    “等我一下,我现在下去。”小妹很是在意老哥最近的变化,丢下话后便挂了电话。

    约是3分钟,小妹穿着橙色的棉绒小熊睡衣跑了出来。睡意不足的她双手交叉,缩着头撑着白眼望着眼前这高出她10多公分的男人。

    “回去睡觉,我自己就行。”思礼十分宠溺地摸了摸小妹的头,心疼着:“外面太冷了,听话!回去吧!在家好好听爸妈的话,好好学习。然后咱们兄妹俩一起为更美好的生活努力。”

    这一轮,换作小妹不作答。她拉过哥哥的手,从睡衣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放了上去。

    “这是?”思礼接过东西后端看了起来:“手套?”

    “我之前不是去过你们学校吗?那时候我都感觉冷了,我就觉得冬天的时候可能会更冷。然后今年年前买东西的时候刚好看到这双手套。试了试,挺好的。我就买了下去,作为你十多年来对我好的一种回报吧。”小妹的这番话让她的哥哥心头甚暖,脸上不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这款式也挺好的,我妹不仅心灵美,眼光也不错嘛。”为了进一步感受小妹的温暖,思礼边说边把手套往手上套:“真暖和啊!不错!”

    “款式吧,他帮我看的。”小妹说这一句话的时候脸上多了一份害羞,还把头低了下来,并玩弄起自己的衣角。

    思礼十分明白这话里的那个“他”指的是何人。没有惊讶,也没有愤怒,只是淡淡地说着:“他的眼光不错。”

    小妹听罢,头稍微抬了点,笑了笑。

    眼前的大哥,只是用手摸了摸她的头,还是平淡的语调:“时间还够。走,陪哥吃个早餐去。”没有饿意只有困意的她只能如犯了错的孩童般连连点头。

    现在虽然才凌晨4点半,但街边的早餐店早已是灯火明亮了。蒸笼上的包子冒着热气,鲜榨的豆浆是那么的诱人。店里,已有几桌人。有正在大声接听电话的菜贩子,刚把这所城市打扫干净却弄脏了自己的清洁工,还有几名貌似刚从网吧里纵乐一番的年轻人……

    “老板,来杯豆浆和一杯牛奶,再来根油条和两个流沙包。还有,再要两个鸡蛋。”

    “哟,今天兄弟俩怎么这么早?”

    思礼娴熟地点着东西,老板温和亲善地微笑着并记录着。而一边的小妹只是在缩着肩头玩着手机,似乎这可爱的睡衣并未给她足够的温暖。

    “先喝点热的暖暖!”接过服务员手中的牛奶,思礼急忙递到了小妹的面前。

    牛奶从嘴里滑入,一股热浪也涌向了全身。小妹放下了手机,细细品位,慢慢享受这份温度。

    “你想好了没?”吃着油条的思礼突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想好啥东西?”不出意外,小妹并没有在同一频道。

    “和他的事。”在美食带来的欢乐面前,思礼将两人拉回上次“抓奸”时的话题。

    “他?之前你和我说的话,我好好地想一想。其实,我对他真就不能超过好朋友的范畴。我也算是想明白了,就想着陪他到毕业吧,算是还恩情了。”但小妹没有入戏,依旧享用着美食。

    “老哥面前别装了,我不反对这个。哥哥我帮你分析分析而已。”觉得自己太过严肃的思礼,改变了些语调。

    然而,城里人出了城,城外的人却进了城。这下子,轮到小妹陷入了沉重的气氛了:“我和他真的会配吗?”

    “配?怎么个不配法?我家妹妹这么好看、听话,学习又好。怎么就不配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礼感到十分的意外。他开始怀疑小妹是不是有所生气了?

    小妹只是笑了笑,然后撅起了嘴不说话。

    “你这问题就……”小妹的神态,让他有点慌乱。难道那天之后,两人间发现了什么事?又或者是吵架了?

    小妹继续不说话,仍在默默地看着她的哥哥。

    “你们这是?”小妹的沉默更加地让她哥感到不安。接下来就是两人的对峙时间,你不说话我也不言,且心照不宣地停下了一切的动作,只为两眼对视与沉默。与早餐店里逐渐喧闹起来的气氛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大概过了5分钟,小妹终于说话了:“我只是问你我和他配不配?你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吗?”

    小妹的开口让思礼有了丝轻松。但对于小妹的问题,他也只是摇了摇头。谁都不知道这一姿势是在表达着不配的意思还是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他是谁你知道不?”小妹再度抛出了新的问题

    “面儿有点熟,像在哪里见过一样。但不怎么记得。”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礼努力地搜索着脑海里的记录。这话里不仅透露着对答案的渴望,还有着一份莫名的奇妙。

    “林路……”

    “林路?良伯的儿子?”当思礼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他是良伯的儿子?“感到难以置信的他想再一次确认下。

    良伯,原名林良,收养小沐的叔叔家的邻居。对于他,思礼是有着一些印象的。不过那时候的良伯一家是非常的贫穷。在他的记忆里,这家人的家境可以用得上家徒四壁这一词且不为过了。虽说在村里瓦房矮屋是比较常见,但从未修缮、如此破败但还有人居住的瓦房,是那么的不多见。良伯年轻时曾因为因为车祸落下了双腿残疾,不能务农劳作。但在村里人的撮合下,他娶到了同村的一个寡妇。靠着女人务农和那可怜的残疾低保,两人就这么勉勉强强过着日子。小妹被送去叔叔家的时候,良伯的儿子林路也才刚刚学会走路。后来,因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严格落实,思礼和父母不能再去看望妹妹了,对于良伯一家的记忆就此戛然而止。在小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又听说那一家子搬离了村子,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记得林路他家很穷啊?这怎么突然就成有钱人家了?”回忆完过往的思礼仍旧不敢相信。

    小妹又一次把眼前的牛奶端了起来,轻轻的抿了一口,意味深长般说道:“这也许算得上是风水轮流转吧。咱们市里的那个机场不是刚修建好吗?机场刚好就在叔叔家的那个村后头。征地的时候,他们家有好几亩地被征用了。而且林路爷爷辈早些年在地上种了许多的树。这么一拆一赔,让他们家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良伯虽然残疾却头脑精明得很,拿着钱不乱花也没有傻傻地存着,而是在咱们市里买了许多套房子。现在靠房租都足以他们家过上十分美满、安逸的生活了。还有,买了房子以后,良伯还想法子地让钱生钱,靠着自己畜养家禽的技术,找了一群人,承包了一大片山林养起家禽来。这几年可谓是年年收入百万。”

    听到这些的事情,思礼不禁倚着椅背仰头长叹:“没想到林路他家就这么一下子富有了,时势造英雄啊……”的确,在任何人的眼里,良伯一家是那么的难以翻身。但就是这一个机会,却让这一家人瞬间脱离苦海,并且过得如此的滋润。真所谓人不可貌相,残疾憨厚还从未上个学的良伯竟然能有这么前瞻眼光。

    感叹之余,小妹打开了手机相册,将两张照片放到了她哥面前。

    一张照片上,破败的瓦屋前站着四个人:两大人两小孩。大人是良伯和他老婆,只见良拄着拐杖逼迫着自己那伤残的身躯站直。一旁的女人正以挽着他手的方式搀扶着他。林路则是牵着妈妈的手站在一边,9岁大的小妹也在镜头之内。只见她将半边身藏到了林路的身后,略带恐惧的眼神直勾勾地看着镜头。拍照前似乎下过了雨,地上泥泞肮脏不堪,虽与那破败的瓦屋有着和谐之象,却与照中人不太相融。良伯一家似乎特别在意这次的拍照,专门换上了崭新的衣服。良伯一身中山装,给人一种经历了风雨沧桑的岁月感。他老婆是一身艳红打扮,略带着份土味但着实让她显得年轻了不少。就连一向光脚的林路也换上了那个年代的潮流运动鞋。唯独思礼的小妹,依旧光着脚丫,穿了发黄的衣物,手里还拿着个沾染上泥土的布娃娃。

    另一张照片是去年拍的,依旧是记录着这四个人。只不过两个大人变老了,而那两个小孩长大了。照片里,小妹和林路正在某家餐厅里用餐。这一场景突然被两个老人发现了。此时的小妹十分尴尬,起身将要离去。林路的母亲一把把将要逃离的女生按在了椅子上,同时还笑眯眯地看着。已过古稀之年的良伯,苍老的脸颊上显露着满满的幸福。他拉起林路的手,带着微笑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一张照片与前一张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一样的人物,一样的幸福感,一样的尴尬之人,改变的只是四个人的年龄与场景。

    “这不好吗?”思礼压抑住心中悲喜之情,将手机还给小妹后淡淡地问道。所谓悲,即是妹妹的终将嫁人之远景。甚有不舍但不得不舍。从小到大,两人追逐打闹,快乐无比。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及年龄的增大,总会有成家分开的那天。所谓喜,亦是小妹的成长。小时候的跟屁虫,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大美女了。而且,较于其他的女生,小妹更为地懂事、成熟。

    “你还是觉得我们配?”亲哥的这份太极话术,让小妹多了份好奇也失去了耐心。往常的时候,她的哥哥应该是还以八卦行为及加之各种嘲讽语言。

    思礼皱了皱眉头,略作思考后给出了答复:“我觉得算配吧。”

    这个答案,也令他自己满意。透过老照片里的点点气息,足以看得出良伯一家对小妹的喜爱与认可。这个假期和林路的两次遭遇,也可以体会到了那个男人对自己小妹的上心。但眼前小妹举止神态,似乎两人间仍存有不可说不可议的事情。所以,配不配这一个问题上,没有十足的把握是得不出绝对的答案。

    “配吗?哪配了?”

    “不配吗?哪不配了?”

    思礼用着兵法之计略在这段交流中不停地交换着主动权。

    小妹眼前的杯子里,牛奶已被喝完了。而她是再一次端起的时候才发现的。失望地放下了杯子,叹了一声,小妹揉起了眼睛。

    一系列的动作之下,一人在犹豫着措词,而一人在焦虑地等待。

    “老板!再来杯牛奶……”思礼寄托于这般疼爱能缓解沉闷气氛。

    “不用了。”小妹转过身,向着老板的方面谢绝了她哥这份好意。随后,回身且歪着头看着眼前的男人,轻轻地问道:“他会骑马、射箭,英语过了托福,准备出国留学。”

    “然后?”小妹的这番后语不搭前言,让思礼有点奇怪。更让他奇怪的是接下来听到的话:“一个上流之家,而我只是普通人家。不搭吧!”

    “怎么就不搭了?有钱了不起?而且咱们家也不差啊。”自家妹子如此的不自信,着实让思礼感到生气。

    但,这样的质问如导火索一般引爆了小妹压抑许久的内心:“钱?咱们家那点?除了足够让你买房子、车子和娶媳妇外还能干嘛?而且这些钱哪一点不是咱们爹妈抠搜下来的?你以为我们家真的胜很多人百等?我们家也只不过普普通通的家庭,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他们家,虽然学历没有,父母懂的东西却比咱爹妈多。我和他在一起除了生娃家务,还有啥共同点?别人的爱好是你的奢望,别人的理想只是你梦里的想像。我和他本就不是一类人,如果陪他白手起家,我都会考虑。但他已经成功了,而我还一无是处,懂吗?还真要我做到那天所说了的为了钱才与他在一起吗?”

    这样的自我表述及评价,也许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得来。但从小妹嘴里而出,却让人有点意料之内。两兄妹有一表姐,仗有三分姿色嫁与了一个富商之子。原以为从此可以过上无忧的生活,然而结局十分地令人大失所望:随着多年的相处,两人逐渐出现了价值观、生活态度及爱好等等的差异和隔阂。表姐需要平凡有陪伴的生活和婚姻,闲暇之下则是逛逛街和喝茶聊天。而表姐夫只是一心扑到了生意之上,无时无刻不在外头四处奔波,且又喜爱打高尔夫、赛车等刺激运动。缺乏陪伴的同时,爱好也是大相径庭。因而,两人渐渐地走向了陌生,最终这段感情只持续了不到4年的时间。这段感情,小妹曾多次惋惜并感叹。

    如今,同样的抉择似乎摆到了小妹的面前,虽看似遥远,却已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所以她才会有这样的犹豫。

    面对这种情况,思礼便不再多说。他希望小妹自己去摸索与选择,只有她自己才能作出一个可能不令自己后悔的选择。

    “你自己看着办吧,别影响学习和做出格的事就行了。还有,今天的对话就当没发生。以后有什么事及时和我说就行了。”这话说罢,接下来的一切,早已和这个话题无关。

    结账与送别之后,方才凌晨5点许。

    此时,天空依旧是黑的主调。天边,隐约有起一些微不足道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