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牙子的人生 » 第五十五章 李氏种子店

第五十五章 李氏种子店

    经过几天来回奔波,牙子终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妥了。

    门店是李文能和娟子帮他张罗租的,租在大树镇老街正中间,门面不大,连三个平方都不到,但租金可不便宜,一年要九元八毛钱。店主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叫文兰芬,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本来,她张囗要的租金是一年十元,但看在李文能两口子的情面上给牙子少了两毛。牙子去看过门面,心里不是很满意但也只能将就了。

    牙子寻思,找一块门板用两根凳子支起白天用它卖东西,晚上当床睡觉。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工商局的经营许可证发下来后就能开张了。工商局的人告诉牙子,申请后正常情况下要十到十五天后才能拿到许可证。

    一天,两天,三天,……牙子天天拨弄着手指头算着时间。

    “再过七天,就可以去领证了。”他兴奋地想到,店名他都已经想好了,就叫“李氏种子店”。

    在等待的这些天里,他和康克琼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松土锄草,俩人打算在店铺开张前把玉米种点下去。

    而牙子要在大树镇开种子店的消息在村子里早已传了出去,是康克琼故意放出去的,她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大家、乃至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事,以后要买种子、农药化肥啥的都能去照顾自家的生意。而村里人也乐得这样,毕竟每年春耕夏种都要买这些东西,但大树镇上买不到需要过河去富林镇那边买,不仅不方便不说路费的花销还要多些,他们只说希望牙子看在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情份上,在去他那里买东西时他多少能优惠些,康克琼笑着替牙子答应了下来。

    一九八零年六月二十二日。

    这是个令李雪梅毕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正是父亲“李氏种子店”开张的日子,也可以说是父亲摆脱贫穷改变自身命运的起点。

    事隔几十年后她仍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场景: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母亲带着她天还没亮便从家里出发,母女俩摸黑走了二十几公里山路才来到大树镇,目的自然是为了替牙子开张助阵。

    李文能那天特意换了身崭新的制服,和娟子一起抱着一挂鞭炮去祝贺牙子开张。他的用意,旨在告诉众人:这店是我侄子开的,如果有不安好心的人想去找他的麻烦,得看我李文能答不答应。

    康克琼带着李雪梅兴匆匆赶到那儿时,刚好赶上李文能正放鞭炮。

    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过后,牙子站在一根木凳上将一块木匾挂在早已钉好了的钉子上。

    牙子跳下木凳松了口气,他盼望许久的“李氏种子店”今天终于开业了!

    “梅子,你爸那块木板上写的是什么?”康克琼站在围观的人群之中问道,她的脸上满是抑止不住的笑意。

    “李氏种子店!”李雪梅脆生生地大声说道,眸子中尽显傲骄。

    听到她的声音,牙子看了过来,见是她娘俩,牙子有些意外:“你们怎么来了?”

    “你觉得这么大的事情,我们母女二人能缺席吗?”康克琼笑吟吟地说道。

    “不能,不能。”牙子忙说道:“我只是担心路这么远又不好走,梅子的身体吃不消,才没打算让你们来。”

    “来,愣子叔和娟子婶也在这儿,你们过来打声招呼。”

    康克琼走了过去,一脸感激地说到:“愣子叔,娟子婶,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牙子的店能不能开还得打个问号呢!”

    “克琼,你说什么呢?”娟子上前摸摸李雪梅的脑袋,“咱们是一家人,咋说起两家话来了?”

    “梅子,叫姑奶奶。”

    “姑奶奶好。”李雪梅乖巧地喊了一声。

    “咯咯咯,这孩子真乖!”娟子忍不住笑着说道:“不过,我这么年轻便当姑奶奶,这样一叫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娟子的年龄不大,今年也才三十八出头,难怪她会有此一说。

    “不叫你姑奶奶叫你什么?”李文能白她一眼,:“孩子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可不能乱了辈份。”

    娟子却没有答理他,俯身对李雪梅笑道:“梅子,走,去姑奶奶家,我给你做糠醋排骨吃。”

    李雪梅看着康克琼,后者朝她笑了笑,说道:“去吧,妈在这里帮你爸理理东西。”

    李雪梅点点头,仰头问娟子道:“姑奶奶,柱子叔在家吗?他在家的话,我就不去了。”

    “哦,为什么?”娟子疑惑问。

    “哼!”李雪梅抽抽鼻子,一付委曲的样子,“他有回凶我来着,我才不陪他玩。”

    “是这样?”娟子不由笑道:“你放心吧,柱子叔不在家,他在县城读高中呢。等他放假回来,我让他去给你道歉好不好?”

    “好。”

    ……

    牙子的种子店开业后的第一个多月,生意并不是很好,令他心里多少有些泄气,因为这与他心里预想的出入很大。

    但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买种子是有季节性的,他在开张之前连他家地里的玉米种子都已经点上了,就连海螺村里的人都等不及他开张而直接去富林镇那边买来种子种下了,毕竟季节不等人,更何况其它乡镇,人家根本就不知道大树镇上会开个“李氏种子店”。

    大树镇赶集的日子是每月逢三、六、月,赶集的时候人要多点,但平时老街上也是冷冷清清的。牙子在不赶集时,有时闲得无聊,便关上店门回家去帮忙干活。但他每次回去,都会受到康克琼的一顿数落。她也知道他是一片好意,是担心她累着了,但还是忍不住要数落他一番。

    她说:“你既然是开店的,关上门算怎么一回事?倘若别人去买东西,见店门总是关着,还以为你不开了呢。久而久之,自然就不会再有人去了。”

    牙子苦笑着说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大树镇上除了赶集的日子偶尔会有人去买,平时连一个人都没有去光顾。

    康克琼告诉他:“就算一个人都没有,你也得天天开门。做生意,得慢慢来。”

    牙子歉意地对她说道:“我听你的,照顾孩子还有地里的活就全靠你了。”

    幸运的是,牙子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天天坚持开门,结果果真如康克琼所说:做生意要慢慢来,在他的努力下,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他为人热忱,乐于助人,街彷邻居都很喜欢他。平时有人去买种子,或是农药化肥,他会亲切地先问对方:

    “老乡,大老远的来赶集,走口干了没有?来,来,来,进屋坐会先喝口水再说。”

    他这种热忱的服务态度,令来询问的人都对他心生好感,有时本来不打算买只想随便问一问的人见他这么热情,也会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一包白菜种、辣椒种之类小样的东西。

    再后来,种子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十里八乡的全都在他这儿买种子、农药和化肥。渐渐地,牙子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要负责进货、取货,还要照应种子店,他托人带口信回去让康克琼赶紧过来帮忙,但她说她来不了,因为家里的自种玉米已经成熟了得马上掰,再不掰怕被人偷了。牙子这才想起这茬:家里还有二亩多地的玉米要掰,掰完要晒干还要砍掉玉米桩桩把地打整出来,单靠康克琼一妇道人家恐怕就是把她累趴下了也干不完。

    就在牙子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的时候,康克琼托人带来口信让他不要担心家里,玉米已经全部掰回家了,是李文定和安子两人帮忙掰的,余下的活自己慢慢干。

    牙子终于放下心来,心里在感激李文定和安子的同时,也庆幸自己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