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牙子的人生 » 第四十一章 卖粮修路(下)

第四十一章 卖粮修路(下)

    阳光透过树隙,洒着斑斑点点的光。

    路军和关弟妙坐在林中的青石上休憩,他俩从大树镇上沿着小径一直走,过了麦坪村和大瑶村,再往前走三四里路便是中坝村了。

    关弟妙拧开军用水壶喝了一大口水后,将水壶递给路军,后者摇摇头表示口不渴。

    “我们走了大概有四公里路了吧?”路军看着关弟妙说道:

    “这回需要的炸药量可不少,这么短的路程,需要爆破的地方居然有十好几处。前面还有中坝和海螺两个村,不知道还有多少处地方需要爆破的。”

    关弟妙点点头说道:

    “这里是丘陵地带,地形的确比较复杂。但幸运的是,需要爆破的地点规模都不大,用不了多少炸药。”

    路军仔细看着手上的图纸,上面用红笔标注着爆破点,有十三处之多。

    “走吧,再往前看看。”

    他说完站起身,率先走出树林。

    二人走走停停,不觉来到了海螺村的村东口。

    站在一处凸起的土包上,关弟妙极目望向沙坝头,阳光下只见一片片金色的稻田一望无垠,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便是宋德波他们奋斗一年多的地方,怎么样?还不错吧?”

    路军笑看着关弟妙说道:“要不进村子去转转?”

    关弟妙摇摇头说道:“今天便不去了,待将路修通,以后有的是机会来。”

    眼前的山村美得像一幅画,关弟妙怔怔地看了良久:

    “回去吧。”他说道。

    ……

    丰收的季节终于到了。

    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海螺村的村民们天刚亮便拿着镰刀纷纷来到自家地里,有背背兜的,有挑萝䒰的。看着眼前金黄的稻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喜悦。

    太阳还没出来,可人们的热情却似将周围的空气升温不少,一个个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

    李老根家稻田里。

    牙子正麻利地躬腰割着稻子,旁边的李老根节奏明显比他慢了许多。

    割了一会,李老根直起腰,用手捶着酸胀的腰窝。

    “越来越不中用了。”他心里想道,看着牙子似不知疲惫,搳完一把转身放好,又再次俯下身去……他的脸上“嗒嗒”地滴着汗水,额前的头发湿漉漉地沾在脸上。

    不知不觉,牙子都快十岁了。个子长高了许多,脸虽还显稚嫩,但眼神坚定,有着一丝异于同龄人的早熟。

    “牙子,要不歇会儿吧?”李老根看着他,心里有些心疼。要是他父母还在,娃儿也不至于这么小便受这么多的罪。

    “爷爷,我不累,要不还是您歇会吧?”

    李老根点点头笑着说道:“那我歇会,爷爷年纪大了,干活比不上我家牙子啰!”

    他说完,走到田埂处坐下,掏出烟袋装上南瓜叶,用火柴点燃,美嗞嗞地吸了一大口。

    “爷爷,”牙子直起腰来说道:“以后咋家的农活不用您干,我全包了。”

    他人虽小,说话却有一股豪情。

    “你个细伢子,口气还不小呢!”李老根笑吟吟地看着他,欣慰说道。

    ……

    日落时分,打麦坪成了打谷坪,自有一番热闹气氛。那个年代没有打谷机,人们打谷子,条件好点的用一块油布铺在地方,条件差的就将地面扫干净,有的用手搓,有的用棍棒敲打谷穗进行脱粒。但不论用什么方式,人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

    打干净的稻杆,将就用稻杆捆成一垛。这些稻杆的作用可大了,可用来铺在刚栽的蒜地上,能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可用来喂牛,还可将它烧为灰烬洒在地里作为养料使用……

    农村人善于变废为宝,甭说稻杆,就连脱粒后的谷皮,人们将它称之为谷糠,用来喂鸡、鸭和鹅,都是一种很不错的饲料。

    谷子打完完后,人们趁着天气好,就开始凉晒了。一般得晒个三至五天,待谷粒干透后,就收在土仓里贮着。

    以前村里人大多都不养猫的。是啊,连人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养。可现在不同了,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不养猫不成,否则就便宜耗子了。

    刘术清家里刚养了一只,是一只小花猫。“喵喵”的叫声,给原本空落落的房屋内,带来了一些生趣。

    “想不到临老,只有只猫相伴!”

    刘术清看着小花猫快活地在板凳上翻上跳下,心里颇有一些心酸。

    晒经乡邱麻子家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全家三口从早上起来便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休息。因为全大树乡就只有他家有一台打米的机器和一台风斗,远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在排队等着打米。

    而这两天,邱麻子家仿佛成了海螺村的专场。

    天还没亮,刘术清、李老根和李文定等好几十号人已候在邱麻子家门口,排成一条长龙。

    他们这么早来排队打米,原因无它,只为卖粮修路。

    卖粮修路!

    人们都盼着有一条平坦的大路可以通向外面的世界,让家乡不再闭塞,让村里人不再走那条沆沆洼洼的崎岖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