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异变:文明崛起 » 第十三章 立体作战的畅想

第十三章 立体作战的畅想

    话说两头,补充第3旅正在准备接受新的番号、资金、装备和人员,另一边,蕲溪不太平了。

    收复小岭后,留守蕲溪的是补充第5旅和梁平的第二个娘家——第22装甲旅(第一个当然是生态旅)。

    这两个旅组成了蕲溪防卫司令部,司令由作战部副部长黄鹏少将担任,22旅旅长吴思濬大校暂时兼任副司令。

    按照国防军和防卫军的设想,除补充旅外,蕲溪防卫司令部应该下辖至少3个旅,否则,大可不必设置如此繁冗的机构,仅仅是为了指挥1个正规旅。

    但短时间内经过熙河堡战役、小岭战役两场大战后,防卫军兵力空虚,一时间抽不出足够的部队。

    而西海科研机构受制于技术和伦理质疑,无法大规模并持久向防卫军输送缩小后的新兵和装备。

    虫族看准了这一点,开始筹备新一轮的作战,趁蕲溪防卫司令部防区出现军事真空,将人类军队赶出蕲溪南岸,保卫身后它们视若圣殿的原始森林。

    小岭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蕲溪炮火重燃……

    这一天,补5旅1连3班的上等兵张叙正在离蕲溪溪水一步之遥的哨站执勤。

    3月的风寒冷依旧,但也愈发轻柔。

    风拂过森林边缘的柳丝,越过溪水,悠然抚摸着士兵的脸颊。

    但冰冷的坦克和装甲车,打破了旖旎的晨光。

    张叙紧张地盯着溪水,时不时抬头看向对岸。

    他味到,风里有战争的气息。

    双方在蕲溪大量驻军,军事对峙下的气氛高度紧张,断绝了双方,尤其是没有飞机的防卫军渡河侦察的能力。

    以至于当河对岸响起隆隆炮声时,如梦初醒的司令部才在慌乱中开始反炮兵作战。

    从天而降的炮弹精准摧毁了数个哨站,其中一发恰好落在一辆隐蔽在草丛中的坦克旁,炸死了倚靠着侧裙板休息的几名车组人员。

    扇动着翅膀的蝗虫、螳螂、金龟子和瓢虫一波接一波飞过蕲溪。在潺潺流动的溪水里,还有正挣扎着渡河的红娘华。

    一场阻击战迅速打响。

    蕲溪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兼第22装甲旅旅长吴思濬大校立即开始指挥作战。

    22旅直属防空连、第135机步营、第162装甲营和补5旅1连、3连纷纷投入河岸的战斗,炮兵也开始对对岸炮兵还击,并为己方装甲部队的反冲击提供火力遮断。

    向南冲击的虫族军队很快遭到迎头痛击,装甲旅远强于补充旅的重火力打得肉体凡胎的虫族士兵毫无还手之力。

    而虫族的炮兵和渡河的部队,慑于防卫军反击的凶猛,不得不逐渐撤出战斗。

    意识到虫族想要脱离战斗后,吴思濬立刻命令135营继续突击,将刚刚上岸的红娘华全部逐回蕲溪,并借此完成对135营身后的虫族军队的包围。

    一个大包围圈由此形成,装甲部队在地面,高炮则瞄准空中,将飞到防卫军驻地上空的虫族团团围住。

    自此,河岸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宣告结束,高射炮和装备了高射机枪的坦克立即向纵深空域开火,低空飞行的昆虫躲避不及,纷纷被打了下来。

    一些机敏的虫族士兵迅速降低飞行高度,逐渐着陆,藏匿于草丛之中,于地面部队打起了游击战,并伺机近距离搏杀。

    但防卫军立即出动没有参加防空作战的坦克,在步兵的掩护下清扫地面上的残敌。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掩护的步兵也不甘落后,而是倚靠高昂的士气,以火箭筒和机枪为核心,组成战斗小组接敌。

    面对步枪兵尚可一战的虫族,对上火箭筒和机枪乃至坦克立即没了心气,不是放弃抵抗,就是成了一堆散落的肢体。

    战斗报告很快呈送给最高防务会议。

    “这应该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目的在于侦察我军的应变策略和应变能力,以及火力薄弱之处。”韩天旭说道。

    他是生态监控部部长,核心部门领导人,因此兼任最高防委员,能够参会。

    在稍远处还坐着作为非常委员被通知前来开会的几个旅长,这些人都是小岭之战的参与者,熟悉虫族的作战方式。

    韩天旭说完,训练部长何晚林清了清嗓子,补充道:

    “我赞成韩部长的意见。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满足于小岭的胜利。小岭战役中被歼灭的,本来就是据点驻军,我们还没有遇到虫族的主力机动部队。”

    “各位旅长有什么意见?”坐在主席台上的秦总参问道。

    “不对!”后排传来反对声。众人循声望去,说话者正是梁平。

    “各位将军,我军部署蕲溪的部队数量很少,兵力稀疏,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虫族,没有必要试探火力薄弱之处,或者说,没有必要浪费兵力只干这一件事。”

    一名委员哂笑一声,嘲讽道:“梁旅长,在总攻前发动试探性进攻试探火力强度是军事常识。”

    韩天旭倒是乐意听下去,便朝那名委员说道:“屠部长,我们不如听听梁旅长的看法吧。他也说过,虫族此举可能不只是想试探火力。”

    屠部长冷哼一声,点点头。

    梁平接着说道:“是的,总攻前试探,是军事常识。但目前没有虫族发动进攻的迹象,所以我想,虫族是想借助这次进攻,隐瞒一些什么……”

    “隐瞒什么呢?梁旅长,你做出军事判断前,要给拿出情报依据,可别凭直觉瞎说!”

    梁平不再说话。

    对虫族意图的判断,的确是他凭直觉做出的猜测。但从虫族有意冲击22旅防空网来看,试探火力的可能性的确更大。

    梁平只得承认:“这是我们的推测。”

    半晌,沉默过后,秦总参缓缓道:“值得肯定,但我们还需要更多情报论证。”

    梁平知趣地点点头,不再说话。不过他还有另一个想法。

    “是,我们会继续留意虫族的动向。”敷衍应付之后,梁平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其实,这次战斗给22旅的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我军为什么不追击呢?”

    顿了一下,他自问自答道:

    “因为我们无法渡河,这就意味着我军目前只能采取守势,极为被动。考虑到短期内无法补充兵力,因此我建议,考虑通过空降作战的方式,打破蕲溪的僵局。”

    “换言之,”秦总参向前伸了伸身子,看着梁平,“还是要组建航空部队?”

    “没错。”梁平肯定地点点头。

    梁平的提议引起了会场不小的骚动。

    是的,从军事上来讲,空降作战并非不合理。

    在地面部队受制于地理因素无法机动时,通过空中作战实现突破,是个可行之策。

    问题是,在防卫军这里,组建航空部队实际上是个政治议题。

    西海民众和部分学者对防卫军抱有疑虑,政府也因此对防卫军一面利用、一面提防,对其扩充军力非常谨慎。

    国防军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未支持为防卫军建立航空部队。

    理由很简单。

    一方面,军方不愿在政府和民众都持消极态度之时强行扩充防卫军;

    另一方面,国防军也担心防卫军在政治上不可靠。拥有航空兵的防卫军难缠程度不亚于,不,甚于虫族。

    更重要的是,缩小人体和装备的实验,稳定性本就较差,技术困难是防卫军没有导弹、飞机和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根本原因。

    不仅如此,连火炮、坦克一类可以供应的装备,性能也大打折扣,甚至还有三四十年前的老古董。

    基于种种原因,防卫军在一年前提出建立空军遭拒后,再也没有提出建立航空部队。

    “与其投资舟桥部队,不如分出一部分精力和资金,好好考虑空军事宜。”韩天旭见无人发言,主动打破了沉默。

    交头接耳的委员们也静了下来。

    “但西海是不可能同意的。”一人说道。

    “我们可以试一下。”一直保持沉默的王树清也站出来为韩天旭和梁平说话。

    随后,为了论证空军的必要性,大会对蕲溪方向接下来的作战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人提出,集结优势兵力,强行渡河,但遭到了一致否决。

    韩天旭甚至嘲笑说,这是虫子都想不出来的笨办法。

    “嗯嗯,”后来听他讲这个方案的严浩连连点头,“我觉得该让这些人也上战场,妈的,把我们当炮灰。”

    这天严浩因为生了病,没有去最高防开会,代替他去的是26旅参谋长。

    又有人提议,在蕲溪建立水面舰艇部队,保护陆军渡河。

    但这个方案经过讨论后也被摒弃。

    原因有三:

    第一,军舰的技术难度不比各类作战飞机低;

    第二,未来深入森林作战后,防卫军更依赖空中支援,舰艇部队的打击范围有限;

    第三,经历了小岭战役的旅长们一致认为,前线部队更需要空军,海军的优先级靠后。

    特种防卫安全局的局长刘俊少将建议通过情报工作策反虫族将领。

    但这个建议甫一提出,连她自己也承认,情报部门只能采取辅助行动。

    梁平和韩天旭、何晚林、王树清三人极力主张组建空军,苏传洸和26旅参谋长李进上校也表达了支持。

    但仍有数名委员出于政治顾虑,不愿过分刺激西海舆论,其中不乏刘俊这样的重要部门负责人。

    争论了小半天后,还是主持会议的秦总参谋长一锤定音:组建航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