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上午的咖啡下午的茶:生活的感悟与品位 » 第2章 许多时候,我们只差一点点,为了一时痛快、而没有喝到我们冲的甜咖啡

第2章 许多时候,我们只差一点点,为了一时痛快、而没有喝到我们冲的甜咖啡

    成功始于一杯水

    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清洁工,一位年轻人经过考试和示范,被录取了。

    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被分配负责清扫卫生间,工作又脏又累,他并不愿意,只是为了谋生不得已而为之。他换上工作服,带上的口罩,弄湿抹布和拖布,很快就把卫生间清扫了一遍。

    清扫过后,他坐在卫生间里休息。这是,门开了,经理走进来,他环视了一下卫生间,问:“清洁干净了吗?”

    “是,清洁干净了。”年轻人回答。

    经理看了看他,转身拿了一只玻璃杯,打开惜售池上的喷头,接了一杯水递给他:“你能把这杯水喝了吗?”

    年轻人看了看经理,又看看他手中的那杯水,摇摇头说:“不,我不能。”

    “为什么?”

    “不卫生”

    “为什么不卫生?”

    “因为,”年轻人迟疑了一下,说,“这里是卫生间。”

    “对,这里是卫生间,把卫生间变成卫生的地方,这就是你的工作。可是现在连你都认为不卫生,怎么能说清洁干净了呢?”

    “可是,卫生间又不是喝水的地方!”年轻人反驳说。

    “那你就要把它变成能喝水的地方!”经理严厉的说。

    “可是……”年轻人还想辩解。

    “不需要可是。”

    “那么,你能做到吗?”年轻人不服的说。

    经理看着他,点了一下头,坚定的说:“是的,我能!”

    说完他挽起袖子,洗净抹布,把卫生间地门窗、墙壁、洗手池、坐便池和水箱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擦洗干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后,他洗净抹布,跪在地上,把地面擦干净。作完了这一切,他洗净手。用玻璃杯接了一杯水,一仰头喝了下去。然后他指着空杯子对这位年轻的清洁工说:“年轻人,我希望,你每天清洁完后,用这只杯子从这里接一杯水给自己喝。我相信:这不仅对我们的家都有好处,这也将对你的一生有好处。”

    经理说完转身走了。

    年轻人记住经理说得这句话,每天清洁完后,就用这只空杯子接一杯水喝。每天如此。一年后,他离开了清洁工的岗位,成为一名办公室职员。不久,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派到香港学习,回来后,很快提升为部门经理。现在,他已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了。

    担任公司总经理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增添一条新的用人考核制度“每个应聘到公司工作地的人,从普通职员到高级经理,来公司的第一天,无一例外,都要做一天的清洁工,都要喝一杯卫生间里的水。

    打醒自己

    那一年,他没有考上大学,家里想拿钱让他复习,第二年再考,可是他嫌学习太累,说什么也不读了。他想人生苦短,何不趁着年轻多赚点钱,出去玩玩,以后再找个女人,结婚过日子,人生不过如此。

    因为没有学历,又没有工作经验,他一连走了几家公司,都没有被录用。后来,他应聘去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做推销员。每天背着一大包产品,挨家挨户的推销,虽然很辛苦,还要经常看别人的冷脸,但是收入很好,一个月下来,能赚一千多元钱。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他看到了一个纷纭的社会,学会了许多人情世故,人也变得越发圆滑。

    有一天,他去人民路上的写字楼做推销,那里的人收入好,买东西不太讲价,而且最重要的是,待人有礼貌,不会说一些太难堪的话。他巧妙地混过门口保安人员,乘电梯上到最顶层,然后一层一层地往下扫荡。走到第17层,他看见最外面的一扇门上赫然写着:推销员和狗禁止入内!刹那间,他感到身上的血往上涌,做推销这么久,什么样的客人都见过,有的客人不欢迎他们,最多在门上写上“推销员禁止入内”,可从没见过这么写的!这不是污辱人格吗!他愤怒的举起拳头,推门而入,环视着屋里,大声地说:“我是来推销的!”

    屋里装饰豪华,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坐在沙发上打电话,看到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脸色一变,说了声:“你没看到门上写的字吗?你给我滚!”

    他气的脸色由红变紫,把身上的包往桌上一放,把里面的东西一古脑倒出来,然后双手抱在胸前,示威地看着他。

    “你、你、好,你等着,我叫保安,我告你私闯公宅!”

    保安上来,不由分说就把他推带拽拉走了。他又去找写字楼的经理交涉,坚持让那家公司把门上的字去掉,经理解释说:“房间已经租给他们,门上写什么是他们自己的私事,我无权干涉。”说到这,经理停下来,看了他一眼,又说:“你知道为什么写那行字吗?就在上个月,那家公司经理收到一万元货款,因为去接电话就随手放在桌子上,这时一个推销员来推销产品,他走了以后,钱就没了。所以也不能怪他们,现在推销员大都是外地人,没什么文化,素质差,为了卖东西,连哄带骗,有时候偷也是常事。”

    那天,他一个产品也没卖。回去以后,他就向公司辞了职,用自己赚来的钱,交了学费,返回学校复习。因为离开太久,功课跟不上,他常常学到深夜。他补习了两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主修市场营销。毕业后,他去了南方一家大公司,从市场部业务员一直做到公司的副总经理,在业界享有盛誉。

    他非常感谢当年那个把他撵出门去的老板。如果没有他,他现在也许还是一个背着化妆品满街转的小推销员。如果不是冲进去和他打那一架,就不会打醒自己。那是他涉世之初遭遇的最大一次打击,也是人生的最好礼物。

    有所谓

    一家公司招聘两名技术人员,有一位应聘者面试、笔试成绩都很好,负责招聘的主管觉得他技术很过硬,学历、仪表、家庭各方面都不错,综合条件比较好,就把他做为第一候选人推荐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亲自主持最后一轮面试。他问的都是与技术无关的问题。诸如“你怎样对待错误”、“你为自己制订的人生规划”、“你怎样把自我价值与公司利益相结合”,总经理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很认同他的观点。于是,他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公司生产线每天16个小时,工人实行两班倒,每个班要配备两名技术人员,早班从早8点到下午4点,晚班从下午4点到午夜12点,如果你到我们公司来工作,你想挑选哪个班?”

    这位应聘者听到总经理问这样的问题,以为自己已经被录取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他刹那间放松了,也没多想,顺口就说:“无所谓,公司随便安排吧。”

    总经理脸上掠过一丝不快,说了一句:“你回去听通知吧。”

    他兴致勃勃地走了。出乎他的意料,这家公司并没有录取他。对此,不仅他有些不解,连那位负责招聘的主管也有些不解。主管就找了个午休的机会问总经理。总经理却反问他:“你我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我问你,一名技术人员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

    主管想了想,回答说:“创新。”

    总经理摇摇头,说:“我认为应该是认真。技术是最讲科学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从事技术的人必须要认真,要认真到‘叫真’的程度。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因为‘叫真’才发明的。所以我最不能容忍从一名搞技术的人嘴里说出无所谓、随便、反正、算了吧这种不认真负责的话。而他一句话就说出来两个:无所谓,随便。”

    主管听了,仍然有些不理解:“可你问的是挑选哪个班这样的小事,并不是技术问题呀?”

    “小事决定成功。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钟,有自己的节律曲线,一天的时间并不是均等的,有的时间状态最好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有的时间状态最差是一天中的垃圾时间,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生物节律,把黄金时间留做最重要的事情,垃圾时间做垃圾事情。我问他最后一个问题的本意就在这,可他却想也没想,说‘无所谓’,我当时就决定不用他。我们是一流的公司,要用一流的人才,我们一定要选用‘有所谓’的人!”

    细节考验

    有一家新建的酒店在报纸上打出招聘广告,因为待遇优厚,报名者踊跃。初试、面试后,数百名报名者只剩下30多名。可是酒店只要20名员工,而酒店下星期就要开业,酒店主管需要尽快选出20人,培训一星期后上岗。主管把这30人都招集来,一一谈话,凭良心说,这些人条件都差不多,没什么差别。多出的10名不知道应该去掉谁。

    主管想了想,灵机一动,就宣布说:“为了庆祝开业,今天我代表酒店请大家吃顿饭。”

    30人围坐在一起,第一道菜上来了,是红烧鲤鱼。鱼很大,一条鱼铺满了整个盘子。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拘紧,不好意思吃,主管就带头拿起筷子,在鱼背上夹了一块肉,说:“大家随便点,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每天都要在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不要客气。”

    主管一发话,气氛就活跃起来,大家拿起筷子,开始吃鱼。有人夹鱼背,有人夹鱼头,有人夹鱼尾。有的人一次夹一大块,有的人一次只轻轻一点。一条鱼正面很快就吃完了。

    第二道菜又上来了,是清炖黄鱼。鱼很小,十几条才装满盘子。有的人上来就夹条大的,吃得很快,鱼肉没吃净就连鱼带翅吐出来,有的人只夹小的,吃得慢而细,把鱼肉吃净再吐出鱼翅。

    接下来的菜有炒菜、凉拌菜、三鲜汤,大家各取所好,有的规规矩矩,只吃自己眼前的菜,有的毫不客气,伸长手夹别人眼前的菜,有的兼顾全席,桌上的菜每样都吃一点,有的挑挑拣拣,只夹自己喜欢的菜吃,有的吃饭静悄悄,有的喝汤“滋滋滋”,有的把碗里的饭吃得一粒不剩,有的把饭粒掉在饭桌上。真可谓百态众生,都被主管尽收眼底。

    第二天,酒店把用人名单报公布给大家。有一位落选者很不服,就质问主管:“大家条件差不多,你又没有加试,凭什么选人?”

    “怎么没有加试?昨天晚上我请你们大家吃饭时,我对你们每个人都一一测试了。我选人的原则很简单:那些在餐桌上吃鱼头鱼尾、吃小鱼,不挑挑拣拣、不掉饭粒、知道兼顾别人的人,我相信他们会成为酒店的好员工。”

    落选者想起自己昨晚在饭桌上的表现,有些发窘,但又马上为自己辩解道:“这都是些生活细节,怎么能用它来检验一个人呢?”

    主管看着他,反问道:“生活的细节,加起来不就是人生吗?我想一个在饭桌上只顾自己的人,在工作中是不会首先想到别人的。”

    预热起步

    公司规定8点上班,但是业务部例外,提前半个小时,每天早晨7点30分,业务员们准时来到公司开早会,听主管讲一个励志的小故事。每次,只有10分钟,然后他们就带着产品样本出去推销。我每天早晨上班的时候,经常在公司门口或路上碰到他们。每次看到他们匆匆忙忙赶路的样子,我都有些不解。一次,我去办公室复印文件,恰好业务主管也在,我便向他提出心中的疑问。

    “反正他们每天也不用坐班,工资按销售额提成,为什么一定要求他们早晨从家里赶到公司来,不直接出去推销呢?这样不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让他们多推销一些产品吗?”

    “以前,也有业务员提出这个问题,早晨不开例会,我们也试验了一段时间,结果销售额不仅没上升,反而下降了许多。所以又收回来了。你别小看这10分钟,释放出的热量能用一天。就象复印机,你每次使用前都要打开预热一会儿才能用,否则放进去的是白纸,出来的也是白纸,纸上什么都没有。”

    我明白了。每天早晨,业务员从很远的家里来公司,听主管讲话,进入重新起步的预热阶段。

    预热起步,就是把机会当做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没有下一个,只有这一个。

    承受极限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中方与日方合资合作,主管是一位日本人。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他抱着盒子,一溜小跑,快步登上那高高的狭窄的舷梯,当他气喘嚅嚅、满头是汗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他看了看领班,稍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他的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他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了那刚刚走下的舷梯,抱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是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趟。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

    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

    这位傲慢的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

    这位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叭地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释放了出来。

    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过,看在你上来三次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就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承受是痛苦的,它压抑了人性本能的快乐。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痛苦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可惜,许多时候,我们只差一点点,为了一时痛快,而没有喝到我们冲的甜咖啡。

    剃刀边上的血

    两年前,我在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大报做记者,工作环境非常舒适,出去采访有轿车接送,每到一处有酒宴招待,还时常有礼品或礼金赠送,收入相当于外企白领却不必承受他们那样的心理压力。很多人都羡慕我,但是我做得并不开心,因为这一行我已经做了5年,最初的激情已渐渐消失在日复一日的公文式写作中,每天坐在电脑前,一想到这些文字见报后即被人遗忘,我就感到无限悲哀。有时候真想辞职回家搞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但又有些舍不得这份优厚报酬的工作。

    那段日子,我情绪非常低落,就借工作之便回到故乡小城。到小城的第二天,我去拜访父亲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思想者,两个月前他从医院退休外出度假,刚刚回来。一见到他,我立刻就想到我父亲。一年前父亲退休时,我曾劝他外出旅游,他也很想去,可最终还是没能成行。理由很简单:他怕花钱。父亲退休后,最大的变化是花钱节省了,总是担心退休金不能按时发放,物价还会再涨,所以不敢花钱,怕钱包空了没有安全感。我想辞职的事没有和他说,我知道他一定会反对的。

    “你好像有什么心事?说说看。”

    没等我开口,他已经觉察出我有话要说。我就把自己想辞职专心写作、又担心失去稳定收入、没有安全感的心事向他道出。他听了,没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抬起手指了一下自己的下巴。我看见那上面有一处指甲长的刀痕,渗着一点血迹。

    “剃刀划的。”他自嘲地笑笑,解释说:“今天早晨我想刮胡子,可怎么也找不到常用的电动剃须刀,可能是忘在宾馆里了。只好找来这只好久不用的剃刀,结果刮破了下巴。”

    “怎么会?”我瞪大眼睛奇怪地问,要知道,他可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科医生,握了30年手术刀啊!

    “是啊!我当时握着那把剃刀,看着上面的血,非常感慨: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做过无数次手术,从未出过错。这把剃刀其锋利不及手术刀的十分之一,我却割破了自己的下巴!”说到这,他停下来,看着我,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你记住:曾经是,现在不是。我已经从外科医生的位置上退下来了,我已经两个月没有拿手术刀了,所以才会在今天早晨刮胡子的时候割破自己的下巴。”说着,他起身出去,不一会儿又返回来,手里拿着那把剃刀:“许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想要寻求一种安全感,可是,什么才是安全呢?有时候,你以为是安全的,其实并不安全。就像这把剃刀,有一天它上面会沾上你的血。你说它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所以,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安全的安全。你想要获得安全,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学会操纵刀的技能!”

    从小城回来后不久,我就辞去报社的工作,回家专事写作。现在,我每月的稿费收入比昔日同事工资的两倍还多。

    捷径

    他天性聪颖,很善于为自己捕捉人生机会。78年恢复高考,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他找来书本,找辅导教师,突击补习三个月,一举迈进大学校门,成为文革后中国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前,他不失时机地和系主任的女儿谈上了对象,如愿以偿地留校。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商业大潮滚滚而来,他不甘寂寞,利用学生家长的关系,搞起了第二职业,煤碳、医药、钢材、水泥,什么紧俏卖什么,当然卖的不是货,是批条,因为紧俏市场买不到,所以批条就是钱。一张条子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出手后再把赚到的钱分给写条子的人一部分。很快,他就成为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回忆自己几年来走过的路:他总结出自己的成功学:走捷径。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家里的存款超过6位数后,他索性辞去公职,把第二职业变成了第一职业,他要做全职商人,在商海里大干一番,因为在他看来,经商很简单:商人就是分配钱的人,运用加减乘除,只要把该给别人的钱分配好了,自己银行里的钱就会成倍增长。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倒卖批条,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卖批条的同时,他要投资做别的生意。经过多方考察,他和台湾一位客商签订协议,代理销售中英文电子词典快译通。他招兵买马,做广告,跑客户,一点一点推广市场,经营了半年,市场有了一定进展,但他觉得太慢太辛苦,和卖批条相比,效益太低,不符合他的“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捷径论”。所以他就放弃了,转给别人经营。

    后来他又经营电脑,因为同样的缘故,他又放弃转给别人了,再后来他又经营电话机、传真机,不久又转给别人了。再后来,他又经营手机、传呼机,又都同样转手了。再后来,市场放开了,商品过剩了,批条不好用了。而他当初转给别人的经营项目经过别人之手的努力,现在都在为别人带来一定的商业利润,虽然这样的利润当年在他眼里曾经不以为是,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已经成熟的微利时代却十分可观。

    此时的他,终点又回到始点,只好从头再来,他在新建的电子城租了一个门面,从别人手里批发来手机、传呼机,零售。从前卖一台手机赚一台,现在卖一台手机的利润不足百元。因为微利,他不舍得雇用人,每天自己进货,卖货,跑客户,十分辛苦。虽然并不心甘,但已别无选择。

    成功需要时间。在人生进程中,有些成本是上不能节约的。如果你总是期待走一条无需费力的捷径而不是走努力工作这条自然的路取得成功的话,那代价将会是双倍的。

    外地人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要经常接触许多企业的老板,时间长了,我发现一个奇怪地现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外地人。有一次,朋友带我去见一位大酒店的老板,他一开口,就听出他也是一个外地人。我不觉有些感慨,忍不住说:大连人的钱都让你们这些外地老板给赚了!

    那个老板笑笑说:“没错。许多坐奔驰、开大酒店、做进出口生意的,都是我们外地人。但是你知不知道,那些在街上蹬山轮车的、卖茶蛋的、在浴池搓操的,也大都是我们外地人。”

    听他这么一说,我仔细一想,觉得他说得非常对。的确,在我们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最好的和最差的大都是外地人,剩下中间不好也不差的基本上都是本地人。

    “其实,你别看不起街上那些卖茶蛋的,再过十年,他们当中保不准又冒出几个小老板呢!说出来你也许不信,当年我刚来大连时,就在街上摆摊卖茶蛋。卖了一年多,后来攒了点钱在天津街租了个小摊位冲洗相片,地方很小,才30厘米,勉强坐下一个人。大约做了两年,赚了钱又租了个临街房开饭店,后来一点点做大了。你们只看到我今天开大酒店风光的一面,当年我卖茶蛋的时候你们谁看见了?就是看见了也不会再意!”

    几乎每个城市都是这样,本地人有着外地人无法比拟的先天优越条件:有好工作、有好房子,有的有好几套房子,有临街用的商业房,他们把多出来的房子出租给外地人,自己坐在家里吃租息,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但是,外地人就不行了,他们除了一张外地身份证,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子可以出租,他们只好出租自己,苦自己。

    但是,几年之后,他们一个个都富起来了,用他们赚的钱,在海边买下一栋栋漂亮的别墅,令当地人望尘莫及。

    免费午餐

    同学在电视台做编导,想做一期谈话类节目,让我帮他找两个嘉宾。正巧,几年前移居美国的好友回国休假,他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我打电话给他,向他说明意图。我以为他一定会欣然而致,想不到他听了,却问我:“电视台付费吗?”

    “不付。”

    “为什么?”

    “不为什么。电视台请嘉宾没有付费的。不付费还有很多人抢着去讲呢!都把这看作是推销自己的好机会。”

    “哦,是这样。我觉得谈话题和推销自己是两个概念。所以付费和不付费是不一样的。我给你讲件事,我初到美国时,因为要买汽车,去了一家汽车经销公司。看车的时候,我无意中谈到关于汽车的性能、改进方面的问题。买完车我就走了。可是没想到,两个月后,我收到美国一家汽车研究所的信函,信中写道:我们获悉您关于汽车方面的知识和见解,诚恳邀请你参加我们在纽约举办的汽车研讨会,因为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愿意每小时支付给您70美元,负责往返路费、食宿,敬请光临指导!”

    “我很奇怪,我来美国才几个月,和汽车协会跟本没有联系,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后来我才知道,美国的各大汽车公司、协会为了收集信息、情报,聘请许多专、兼职人员,专门收集汽车情报、信息,包括对汽车了解、有相关知识的人。我决定参加那个研讨会,为此,我拿出三个小时做准备。我讲这件事的目的,是想告诉你:付费和不付费是不一样的。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成本,价值越高的事情成本也越大。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免费,你就无权挑剔食物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