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霍去病第二战横扫河西:破五国斩三王

霍去病第二战横扫河西:破五国斩三王

    元朔二年,布衣汉相公孙弘去世。汉相位置空了出来。于是,皇帝刘彻又要开始组建新的朝廷班底。那么,谁能够得到皇帝青睐,位列三公之首呢?史料告诉我们,这个幸运儿就是乐安侯李蔡。

    【陇西男儿李蔡那些事】

    汉前少帝二年(公元前186年),陇西成纪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就是李蔡。

    陇西,是指陇山以西之地。战国时,属于秦国领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设陇西郡。其管辖区域在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郡所,狄道。

    李氏,姓嬴。数百年前,与秦嬴同宗同祖。武王伐纣,建立大周。李氏,世居陇西。及至战国时代,史料记载,有一个叫李昙的人,先在赵国混,被封为柏人侯。后去了秦国,官居御使大夫。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战国风云人物:名将篇之李牧》曾介绍过这些事。)

    老大李崇在秦国发展,官拜陇西郡守,成为陇西李氏先祖。老四李肌去了赵国,成为赵国李氏先祖。无论是陇西李氏,还是赵地李氏,这两支都发展不错,成为秦赵两国名门望族。赵氏这一脉,出了一个人物,叫李牧(被誉为赵国社稷之臣)。陇西这一脉,也出了一个人物,叫李信(秦王政时期的少壮派将领)。

    李信,见证了秦始皇灭六国,横扫天下诸侯的万丈豪情。及至,诸侯反秦,大汉王朝建立。陇西李氏,又出了两个人物:李广、李蔡。

    陇西李氏善骑射,又是武将世家。所以,李氏子弟精通骑马、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大举入侵大汉萧关。二十岁的李蔡和堂兄李广,以陇西良家子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这两兄弟在战场表现优秀,史料给出一个这样评价:用善身,杀首虏多。

    汉文帝表彰二人,提拔他们为侍从,后提拔为武骑常侍。汉文帝时代,李蔡的名声远不及堂兄李广。毕竟,李广跟随汉文帝左右,有射虎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最高评价:高祖时代,定能封万户侯。

    及至汉景帝时期,李蔡参与平定诸侯叛乱,因功累积享受两千石俸禄。

    李蔡历经文、景二帝,还有战功累积,为自己晋升有了政治资本。及至,汉武帝继位后,李蔡有一个官职:代相。

    十六年后(元朔五年),刘彻以卫青为将,出战右贤王,斩断伊稚斜单于右臂。李蔡以代相身份出战,且被拜为轻车将军。此战,汉军大获全胜,俘虏匈奴一万五千多人。

    李蔡因战功被封为乐安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大汉时代,李氏封侯,从李蔡开始。谁曾预料,当初汉文帝预测李广在汉高祖时代能够封万户侯。怎知,是这个不起眼的堂弟李蔡,最先封侯。一时间,李蔡成为陇西李氏一族的骄傲。

    封侯后的李蔡,又做了一个决定:弃武从政。

    他以武将的身份,得以封侯。现在,他有更大的想法:从政。

    这绝对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就好比如,你从事一份职业,已经有四十年,且在这一行领域,干出了骄傲的成绩。突然,让你放弃这一行取得的成就,改行,重新开始。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开始新的人生。

    此时,李蔡六十二岁,敢于迈出这一步,这种人值得尊敬。

    上天也眷顾李蔡,得到了新官职:御使大夫。

    话说番系,接替公孙弘的位置,成为了新的御使大夫。两年后,番系离开了这个岗位。怎知,李蔡被刘彻选中,成为新一任御使大夫。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银印青绶,是朝廷第二把手。这个位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李蔡弃武从政就得到了这个职业。就这样,李蔡弃武从政迎来了新职业:御史大夫。

    李蔡从武,用了四十多年,走向武将巅峰:封侯。

    如今,他弃武从政,只用了两年,却能位列三公。一时间,李蔡成为了陇西李氏家族中最为耀眼,当官最大,且以军功封侯的人。然,李蔡的仕途生涯,只是开始,还有更进一步。

    元狩二年,汉相公孙弘去世。汉相的位置空了出来。刘彻需要选择新的人来坐这个位置,替他处理朝廷大事。不久后,人事任命下来。被选中的人,是李蔡。

    李蔡有军功,且得以封侯。再加上,他在御史大夫岗位上,工作表现优异,得到进一步晋升。此时的李蔡,无疑是幸运的,他从政,做到了百官之首。

    谁能想到,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北击右贤王,到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蔡的人生,犹如开挂一般,成为一段传奇。这一刻,李蔡又为陇西男儿,增添光彩。

    【张汤位列三公】

    汉相的人,定下来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也空了出来。所以,刘彻还要在这个岗位上,安排得力干将。

    刘彻也不按常规出牌,选择了张汤。

    话说,张汤因为制定汉律,受到皇帝赏识,提拔为廷尉。

    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这三王谋反案,张汤办案风格,进一步深得皇帝赏识。这三件案子,也为张汤积累了政治资本。故而,皇帝刘彻破例,提拔张汤晋升为御使大夫。张汤也成为汉武帝时期酷吏当中,位居三公中第一人。

    就这样,有军方背景的乐安侯李蔡和擅长弄法的酷吏张汤,成为了朝廷新一届领导班子。他们刚上任,就要执行皇帝对战匈奴新的战略计划。

    【河西之战】

    元朔五年,刘彻以卫青为主,多路将领出征,横扫右贤王,斩断伊稚斜单于臂膀。两次定襄之战,汉匈开战,互有胜负。而,汉军又出了一位抗匈将领:冠军侯霍去病。

    此战之后,伊稚斜单于采纳降将赵信的计策,避汉锋芒,远遁漠北。伊稚斜远遁漠北,进而出现了漠南无王廷的局面。就在,征伐匈奴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大汉境内,牵扯出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

    刘彻的重心,由对外征伐匈奴,转为对内剿灭诸侯叛乱。

    淮南王刘安谋反案,又牵扯到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这三件案子,牵扯到很多共卿大臣、列侯、两千石高官、商贾、豪强,遭到大清洗,被杀人数,达两万多人。随着,刘安、刘赐、刘非被杀,这三场谋反案,落下帷幕。

    如今,对内局势稳定,刘彻又调整工作重心,转为对外。横扫匈奴,击破王廷,才是刘彻最主要的使命。

    于是,刘彻召集朝臣,商讨攻伐匈奴之事。

    这次会议,要商讨出两个问题:

    其一,打哪里?

    其二,以谁为将?

    按理说,右贤王被打残,对大汉造不成威胁。此次进军方向有两个。要么,北击匈奴,深入漠北,横扫单于王廷。要么,兵出燕地,攻打左贤王,再断伊稚斜臂膀。然,这一次,刘彻不按套路出牌,选择了新的进攻方向:河西。

    河西,地处黄河以西,与陇西郡相邻。这块疆域,对于大汉来说,完全属于未知。张骞寻找大月氏,探索出了一条道路。出陇西,向东走,有一条呈西北向东南走形的山脉。其形状,犹如一条走廊。一端连着大汉,另一端连着西域。

    张骞说起西域那些事,令刘彻向往。所以,这一次,刘彻将战略目标放在河西,主要有两个目的。

    其一,清除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势力,打通大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其二,分割羌族和匈奴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又要考虑一个新问题:大汉能不能发动河西之战。

    经过朝臣论证,得出了三点。

    其一,右贤王被打残,河西一带的匈奴孤立无援。大汉兵强马壮,能打。

    其二,有张骞等人,以及投降的匈奴人,对河西一带地形地貌熟悉,可以打。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此战,必须打。

    若能打通河西走廊,不仅可以连接西域,探索新世界。还能打破匈奴和羌族对大汉的合围之势,进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也能解除长安左翼来自匈奴的威胁。

    最终,大汉朝廷君臣,会议一致通过:打。

    接下来,要选择一位出战河西的将领。此时,呼声最高的人,是卫青。

    龙城之战、河南之战、北扫右贤王之战、定襄之战,打出了卫青的威名,令他官拜大将军。此战,卫青是最佳人选。然,刘彻不按常理出牌,选择了一个人:霍去病。

    这里有个疑问,刘彻不用战功赫赫,且作战沉稳的卫青,反而选择初出茅庐,且不到二十岁的霍去病。

    对于,这个选择。有以下两种解释。

    其一,刘彻的偏爱。

    霍去病在宫廷抚养长大,且,得到皇帝兵法真传。所以,刘彻对霍去病觊觎厚望,希望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二,霍去病出色的个人表现。

    定襄之战,是霍去病首战。这个少年,敢以八百骑兵,奇袭匈奴后方,斩杀两千多人。就连伊稚斜的祖父、叔父等人或被杀,或被囚。

    此战,令刘彻很高兴,是霍去病保存了大汉的颜面,故而,霍去病被皇帝破格封为冠军侯。

    其实,我个人还认为有一个原因:霍去病为将本色。

    定襄北之战,尽管卫青斩杀了匈奴一万五千多人。但,苏建军覆灭,赵信叛逃,对大汉士气打击不小。尤其是赵信叛逃,对大汉而言,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那么,赵信叛逃,会有哪些隐患呢?

    其一,赵信是大汉的高级将领,他的叛逃,会泄露很多机密。尤其是卫青用的战略战术,他完全知晓。

    其二,士气不稳,猜忌之声,军中弥漫。

    大汉为了战胜匈奴,用了一种战术:用匈奴人,战胜匈奴。

    这种战术,用现在的话说,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匈奴擅长骑射,而,大汉要想战胜匈奴,就需要一支苦练骑射的劲旅。于是,一个人成功的案例,成为大汉朝臣重点借鉴、参考的对象。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

    话说,战国时期,北边的赵国,为了应对北胡之患。赵国最有为的一代君主赵武灵王,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当时,赵武灵王也遇到一个问题:如何锤炼一支战胜匈奴的骑兵。

    在肥义、鹖冠子等人的主导下,将赵、胡融为一体,相互影响,进而,增强了赵国整体的凝聚力。

    如何管理这支新型的兵种(骑兵),也成为了一大难题。若以赵国将领去管,威望不行,则会激发胡人不满,进而引发新的动乱。若让胡人去管辖,犹如利刃,则会引发赵人猜忌。

    赵氏封地,与胡接壤。所以,赵国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华夏文化,另一种是胡风盛行。尤其是赵国代郡,两种文化发生激烈碰撞。

    赵氏先祖常年与胡打交道,对胡地管辖,向来有一套经验。等到万人骑兵练成后,赵武灵王灭中山,击北胡,拓地数千里。赵武灵王用一代人的努力,将赵国鼎立于强国之林。后来的李牧,抗击匈奴,也取得歼灭十万人辉煌的战绩。

    大汉效仿这种办法,在军队中以汉为主,辅之匈奴人、胡等其他人,组建铁骑。大汉用这种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然,赵信叛逃,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大汉军中,有很多匈奴人。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赵信叛逃,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一旦,这个口子开了,就会留下恶劣的影响。再加上,赵信在汉多年,又有很多眼线。此类事件,会不会再次发生。

    匈奴人担心,会被大汉清算。大汉将士,又猜忌投降的匈奴人。这道危机,稍加不慎,就会引发新的灾难。因此,刘彻需要一位新的将领,且不同于卫青运用的战术,改变这种局面。无疑,霍去病首战,用的战术,让刘彻认为,他是最佳人选。就这样,在刘彻的支持下,霍去病成为河西之战的将领。

    那么,再次出战且没有舅舅卫青保驾护航的霍去病,会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

    【李息筑金城】

    元朔二年,皇帝刘彻拜十九岁的冠军侯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一万,攻伐河西一带的匈奴。霍去病带着一万人马,以及装备精良的武器,踏上了独自征战匈奴之路。

    霍去病从河西郡出发,沿着西北向东南流向的洮河西行,抵达黄河干流。随后,又顺着黄河往北走,抵达第一站:金城。

    金城,也就是现在的兰州。

    开战之前,皇帝刘彻派太行李息出陇西,沿着黄河一带,筑城,以供大军通过,进而为进攻河西做准备。

    李息年少从军,曾侍奉汉景帝。及至,刘彻继位。他先后参加了朝廷对战匈奴的战事。如以材官将军的身份参加马邑之谋;以将军的身份,出代郡参加河南之战;以将军身份,兵出右北平郡,攻打左贤王,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李息从军时间长,又有多次对战匈奴的经验,是一位历经疆场,镇守边关的老将。刘彻将出陇西,筑城的任务交给他,足以见得对他的重视。

    李息离开陇西,过洮河,抵达黄河。顺着黄河水流方向,寻找修城之地。经过实地考察,李息发现了一个地方:这里群山环绕,河流徐缓,河谷地带地势平缓。

    此地,正是建城最佳之地。这座被修建的城池,被取名为金城。

    【六日破五国,胡尘惊千里】

    话说,河西走廊一带,原本是大月氏居住区域。也是匈奴西边,最强大的对手。及至,冒顿继位后,东征西讨,击败了大月氏。大月氏被逼无奈,只能向西迁徙。

    冒顿为了掌控河西一带,将两个部落首领留在此处。一个部落,叫浑邪王,负责管理河西西部。另一个部落,叫休屠王,管辖河西东部。

    这两王是河西一带,最强的部落,一头一尾,控制河西。其麾下,还有十几个小部落。故而,河西两王能够西控西域各国,南制西羌诸部。

    霍去病离开金城,渡过黄河,沿着逆水向西北方向行进,抵达乌鞘岭。

    乌鞘岭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东望陇东,西驱河西,是东西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此地,山势峻拔、地势险要,也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线。更是进入河西必经之路,素有河西门户之称。

    霍去病悄然翻越乌鞘岭,向北行进,他遇到了第一个部落:遫濮部。

    此时,是春季,正是马、羊繁衍之际。遫濮王哪里知道,汉军会突然出现,只能仓促应战。

    霍去病速战速决,斩杀遫濮王。

    按道理说,霍去病斩杀了遫濮王,应该北进,与休屠王开战。然,霍去病制定了一个作战方针:出其不意。

    于是,霍去病沿着山脉行进,渡过狐奴水,遭遇了第二个部落:且末。

    据史料,且末原本是一个大部落,实力不弱,依附大月氏。大月氏战败,被迫西迁,且末部大多数人也跟着西迁,进入西域。少部分且末人,不愿西迁,留在当地,臣服匈奴。

    且末王见汉军势大,打不赢,立马做出一个举动:逃跑。

    霍去病没有追击且末部,继续沿着山脉行进,孤军深入。不久后,他遇到了第三个部落:当阗部。

    当阗部,他不属于匈奴人,而是属于羌人中的一个分支。羌族归附匈奴,当阗也不敢争锋。当阗部居住在湟水一带,它不是一个小部落,而是有很强的实力,完全有能力与汉军交战。然,当阗王见汉军一路西来,斩杀遫濮王,击退且末王。为了保存实力,当阗王主动避其锋芒,不战而跑,去了一个叫冷龙岭的地方。

    霍去病对于这些地方不熟悉,也没有去追击,而是继续沿着山脉前进,遇到了第四个部落:屠各部。

    屠各部,他是休屠王近亲旁系之一。其屠各部首领,是休屠王的儿子。休屠王为了奠定自己在河西的地位,总会占据优质水源。其子,也会被派出去占据水源,行成一方势力,以拱卫本宗。

    屠各王见来了一大队人马,误以为是前来抢夺水源,连忙召集部落将士,前去迎战。一番交战后,屠各王才发现,来者打扮与河西部落势力不一样。短暂交锋后,屠各王见对手势力强大,凭借他的势力,难以战胜。

    屠各王折损了不少人马后,连忙撤退,投奔休屠王,准备合击来犯之敌。

    按理说,霍去病应该追击屠各部,进而,攻打休屠王。否则,屠各部和休屠王合兵一处,势力强大。一旦,孤军深入,后路会被切断。然,霍去病没有按兵法行事,继续西行深入,来到了焉支山。

    这里,有两个强大的部落。一个叫折兰部落,另一个叫卢侯部落。

    卢侯王、折兰王听到风声,也逃之夭夭。

    霍去病畅通无阻,继续西进,抵达浑邪部落。

    浑邪部落,是河西一带最大且最强。他们不仅掌控羌谷水区域,还能震慑西域诸国。最主要的是,浑邪部落,还有一座城池。这座城,是月氏人西迁时留下,被取名昭武城。

    浑邪王怎么也没想到,汉军能够避开休屠王势力,进入河西一路畅通无阻,神不知鬼不觉抵达自己的王城。汉军犹如天兵,出现在浑斜王面前,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此时,浑邪王身边没有多余的兵力,想要召集其他部落,也来不及。

    固守王城,只能等死。

    主动出击,打不赢,还能跑。

    简单思考后,浑邪王做了一个战略部署。他让自己的儿子守城,自己亲率能战的匈奴将士前去正面迎战。

    本以为,这是浑邪王生死之战。然,又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浑邪王正面与霍去病交战,少许,便抵挡不住汉军的攻势。浑邪王用了匈奴最常用的招术:逃跑。

    浑邪王这一跑,压力来到了他儿子这边。此时,他守城的将士,不足千人,哪里是兵强马壮汉军的对手。

    一番交战,霍去病用武力攻破了浑邪王的王城(昭武城),斩杀千人,还活捉了浑邪王的儿子,以及相国、都尉等一大批重要人物。也可以说,霍去病用奇袭的战术,孤军深入千里,一战端了浑邪王的老巢。若不是浑邪王跑得快,他也将会被汉军俘虏。

    霍去病从金城到昭武城,两地相隔千里,却只用了六日。这六日,霍去病充分利用了兵贵神速,以突袭的战术,斩杀遫濮王,攻克且末、当阗、屠各,大败浑邪王,攻破其王城,活捉其子等人,创下了新的记录。而,他的运动战,也取得了骄傲的战果,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六日破五国,胡尘千里惊。

    【夺休屠王祭天小金人,再斩两王】

    霍去病在昭武城休整两日,补充战马和物质后,开始率军回撤。霍去病回军途中,长驱直入,直奔休屠王大本营。

    休屠王从屠各王哪里,得知汉军向西推进,连破五国,本想着汉军与浑邪王交战,两败俱伤,自己好渔翁得利。怎知,浑邪王败逃,王城被迫。更令休屠王没想到,汉军又突然向他杀来。

    休屠王为了暂避汉军锋芒,王城也不要了,率先逃亡。由于,休屠王逃跑太过狼狈,连匈奴至宝,祭天小金人都弄丢了,反而成为了霍去病的战利品。

    霍去病纵横河西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来去如风。

    河西走廊,两大势力。浑邪王战败,王城被破,连儿子和一大批重量级人物,都成为汉军俘虏。休屠王虽没有损伤,也丢了王城,丢了祭天小金人。

    霍去病只用了短短几日时间,打破了匈奴在河西一带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然,霍去病好运也到头了。在回军途中,经过焉支山,抵达皋兰山,引发了一场真正的大战。这场大战,被称为皋兰山之战。

    此时,汉军人困马乏,兵器短缺。而,匈奴士气正盛,以逸待劳。尽管现实情况,对霍去病不利。但,霍去病没有退缩,勇猛地向匈奴主动发起冲锋。此战,霍去病付出了惨重代价,重创匈奴。不仅如此,还斩杀折兰、卢侯二王。

    霍去病的一万精兵,最后也只回来三千人。然,霍去病能够凭借万人,纵横匈奴河西腹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名将的心理素质,或许,这支孤军,一去不返。而,霍去病做到了,还创下了历史。

    年仅十九的霍去病,用他显赫的战功,向皇帝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来看一下,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取得的战果:

    进军途中斩杀遫璞王,攻克且末、当阗、屠各,击败浑邪王,破昭武城,活捉其子及大批重要人物。回军途中,破休屠王王城,得匈奴祭天小金人,斩杀折兰、卢侯二王。此次出战河西,霍去病如入无人之境,斩杀八千多人。

    霍去病的威名,传遍河西,威震长安。

    前有卫青,三战匈奴,威名天下。今有霍去病,河西之战,尽显汉家男儿本色。卫青、霍去病,大汉双壁。他们是令匈奴颤抖的名字,却是汉家男儿的骄傲。

    这场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信心。

    寇,可往。吾亦可往。

    河西,我,霍去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