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舟酒洒寒灯 » 第三章 枪法

第三章 枪法

    方青远从小便在云间寺长大,他跟随方丈读书识字,看过藏书阁里所有的书,天资聪颖的他,对兵法的领悟极高。至于枪法,他师承一位隐世高人。

    十岁那年,方青远去寺庙的后山上挖野菜时,遇到一位世外侠客。

    那人青衣长衫,手持半枚玉佩走向方青远。方青远当时看到那半枚玉佩,赶紧掏出挂在脖子上的另外半枚玉佩,他发现这竟然能拼出一枚完整的玉佩。

    方丈和他说过自己的身世,当年下山化缘,在树林的路边发现了他,当时襁褓中只有这半枚玉佩,方丈觉得应该与他身世有关,于是便保管下来并让方青远挂在脖子上。

    那天方青远因为回寺时间太晚,野菜也没挖多少,还被寺里的和尚骂了。不过从此之后,方青远每天都要去一趟后山,没有人知道他去干什么。寺里没有其他小孩,他也许是贪玩,只要按时回寺,大家也就不会管他。

    那位青衣枪客给方青远讲了一个故事,他让方青远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明白了他还有需要去完成的使命。

    十岁的方青远,心里开始种下一颗种子,一日之间,他仿佛成长为了大人。

    这位青衣枪客与他约定,每日与他在后山见面,传习他枪法武功。而此事是他们之间的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因为玉佩,方青远无条件地相信这位青衣枪客。方青远也明白通过他,自己可以改变命运,他要走出云间寺,努力去佐证青衣枪客说的那个故事。

    平时在寺庙里,方青远也会跟随寺里的武僧学习一些棍法,方丈说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但青衣枪客所教枪法异常奇特,据他所说,这是杀人之枪。

    青衣枪客对方青远要求极严,但方青远从不偷懒,每日都按时达到。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五年后,方青远枪法初成。

    “你如今枪法初成,我也完成了当年你父亲的托付,我该走了。”青衣枪客长舒一口气,望着北方的山脊说道。

    “师父,你要去哪儿?我都还不知道您的姓名呢……”方青远急切地问道。

    “我能教的都教了,接下来就得靠你自己的悟性和练习了。你不必知道我是谁,今后也不要向任何人提起师父。这杆枪和这本心法是为师赠与你的礼物,你要潜心练习,倘若有缘,日后自会相见!”青衣枪客交给方青远一个木盒子,说完便上马离去。

    这么些年,自己早已把师父当做亲人,他把那块玉佩当做他们的血脉联系,是从师父那里才知道,自己也有父母,自己本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

    跟师父习枪,偶尔还能听师父说起他的父母,就想父母好像还陪着自己一般。如今师父走了,方青远强忍不舍,要一个人把剩下的路走完了。

    方青远打开木盒子,里面有一杆短枪和一本心法。那杆枪是师父专门为他打造的,长约二尺,枪身银白,透着寒光,可藏于衣袖之中,需要时可以拉长,变成一杆长枪,一枪封喉。

    方青远将枪放在盒子里,埋在了后山一处隐蔽的地方。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会取出这杆枪,去到那个他该去的地方,只是现在时候未到。埋好枪后,方青远拿着心法回寺庙了。

    方青远虽然已经知道当年方丈能捡到他是师父有意为之,但这些年方丈待他很好,他要报答养育之恩。其次他也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潜心修行枪法,寺庙无疑是不二之选。

    白天方丈要管理寺院大小事务,给众僧讲释佛法,方青远便寻一无人之处,独自研习枪法。晚上方丈会和方青远一同在藏经阁里交流各类诗书。

    青灯古佛,一老一少,藏经阁里的书卷见证了方丈的老去和少年的成长。

    “青远,你跟随老衲在这云间寺已有二十二载,当初不让你剃度出家,因你还有尘缘未了,如今你已长大成人,准备日后如何?”油灯照着方丈那张满是温情却已近枯朽的脸。

    “我会一直陪着您的。”少年明白方丈的意思,他也清楚自己身上所背负的一切。

    “你终究不是佛门中人,不必一直陪着我这老头子,男儿志在四方,你该为自己的今后想想了。”

    少年低头不语,对于外面的世界他早有计划,而书中的洞天也早被他藏于心中。

    开宁七年,镇北城外云间寺方丈圆寂。

    方青远和寺庙众僧一起料理完方丈的后事,他明白,他是时候离开了。

    离开前,方青远把云间寺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第二天一早便独自一人往后山走去。他取出那个木盒子,拿出了那杆枪。

    方青远手持长枪,对空出招,收放自如。只见一袭青衣上下翻飞,一杆长枪如龙似虎,林中树木震动,叶落纷纷。枪尖所指,叶片四散碎落。

    十多年来,方青远将佛道与枪法融合,在心中对招。他将师父所教牢记于心,又把佛门棍法与长枪融会贯通,枪势凌厉,攻防兼备。

    方青远将枪收好,放入盒中,背上木盒,向镇北城而去。

    这是方青远第一次来镇北城,这些年大康与北辽并无战事,两国百姓也互通商贸。方青远来到了当年师父告诉他的那个地方,如今是大康与北辽互贸的马市。

    马市中人声嘈杂,商贾云集。如今又有几人还能记起,几十年前,这片土地上那座威名赫赫的一品镇北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