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综武我叫宋青书 » 纣王不死,大盗不止

纣王不死,大盗不止

    “御刑?”

    “铡刀?”

    “这.….…”

    见宋青书突然搬出三口御赐铡刀,台下众鬼就如书中的苏全忠一般错愕。

    最终还是秦梦瑶率先回神笑说道:“御札,御铡,那折本和圣旨竟是这么个玄机,有趣,有趣啊!”

    宋悦诗依旧平静的说道:“这种事情也就是在书里才有,现世之中……呵呵,谁敢搞这一出,那后果可比欺君严重多了。”

    若有所指的话语。

    宋青书却视而不见,继续说道:“武王下令,请出御刑四卫即刻动身,将龙虎狗三口御赐铡刀全数抬上堂来,摆在大堂中央,苏护苏全忠二人面前,再扯下黄龙袱套,请出御赐天刑,国法重器--龙虎狗三铡!”

    话声一沉,宋青书再道:“黄龙袱套去,御刑真容显,只见光闪闪,令人毛发皆竖;冷飓飓,使人心胆俱寒,奸邪小人魂魄散,天上神人也心惊,当真是古今未有,中外未见之正法神器!“

    “嘶!”

    听此一番,嘶声阵阵,台下众鬼倒抽了一口冷气,恍若那御赐天刑,国法重器就摆在眼前,要明正典刑,杀人诛心,莫说那些作恶多端的凶魂厉鬼,便是良善阴灵也心惊胆怕!

    “好御刑!”

    “好铡刀!”

    秦梦都是亦是点头赞叹道:“若真有此等国法重器,对文王之道,运朝之士可谓大敌,纵是三教高人,怕也禁不住那龙刀一铡,可惜……终究假不成真!”

    宋悦诗望了她一眼:“国法重器之威,全看国运之力,便是真有此等重器,也轻易动用不得,铡人性命,断己国运,这般消耗下去,江山也做流水。“

    ……

    “那可未必!”

    台上宋青书听到妹子此言意味莫名的一笑,却不多做言语解释。

    “武王请出御刑,龙虎狗三口铡刀摆在堂中,向那护在苏全忠身前的苏护喝道:御刑所在之处,有如大王亲临,谁敢包庇,皆尽同罪,苏太师,你要试这御刑之利吗?”

    “姬发小儿,你……!”

    苏护满脸骇然,苏全忠满心惊恐。

    武王却不管他,堂木一拍:“将闲杂人等扫出堂去,再敢扰乱公堂,皆以犯上论处!“

    “是!”

    武王令下,四卫齐动,钜子也拔出墨眉,将苏太师与一众庞府私兵扫出堂去,只留下苏全忠一人,独对那龙虎狗三口铡刀!

    “啪!”

    宋青书醒木一拍,挺身站起,再做武王向台下众鬼说道:“堂下听判!”

    沉声话语,尽是威严,国法正气凛然如山,压得众鬼心惊胆寒,不敢言语议论。

    如此一时之间,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只有宋青书一人之声,在这十五子夜朗朗回荡。

    “苏全忠!”

    “你不放赈银,违旨抗命,其罪一也!”

    “强拉民夫,私造软红堂,其罪二也!“

    “强掳民女,供你淫乐,其罪三也!”

    “栽赃陷害,夺人妻女,其罪四也!”

    “勾结地方,一手遮天,其罪五也!”

    “肆杀百姓,害人性命,其罪六也!”

    ……

    “你之所作所为,所行所犯,铁证如山,罪无可赦,万死难咎,依大商律例,应判你铡刀之刑,以龙头铡伺之!”

    宋青书醒木一拍,厉声喝道:“然而你乃狼心狗行之辈,丧心病狂之徒,以龙虎之器铡你,有辱此天赐御刑,来人啊,将他紫金冠放上龙头铡,将他衮龙服放上虎头铡,再将他这罪魁祸首放上狗头铡!”

    “姬发小儿,你……”

    宋青书话锋一转,又做旁白:“苏全忠惊恐,苏护惊怒,但武王令下,谁人管他,四卫即刻上前,将龙虎狗三口铡刀启开,将取下的紫金冠摆到龙头铡下,将剥下的衮龙服摆到户头铡下,再将苏全忠本人按住,押到狗头铡上!”

    说罢,宋青书一手捻住折扇,若令箭在手向台下喝道:

    “开~铡~!”

    “三人抬铡刀,一人押人犯,只等武王令箭落下!”

    “姬发小儿!!”

    “铡!!!”

    “但见武王一声令下,手中令箭抛出,落在公堂之上,王四卫立时动作,龙虎狗三口铡刀齐齐落下,顿时……

    “噗!”

    宋青书折扇一敲,落罢说道:“龙头铡下紫金碎,虎头铡下衮龙亡,狗头铡下恶徒死……人犯庞昱,一刀两段,血溅当场,清正乾坤!”

    “好!”

    “杀得好!”

    “杀得好啊!”

    “狗贼,哈哈哈!”

    “武王威武,武王威武!”

    听此,台下众鬼终是控制不住心中情绪,齐声沸腾起来,冷冷阴风呼啸而起,但只在台下席卷,不敢侵犯台上丝毫,生怕宋青书也有令箭抛下,铡人杀鬼。

    宋青书一笑,重新坐下:“苏全忠伏诛,血溅当场,武王就这般铡死了国舅安乐侯,看得在旁的苏护两眼一翻,抽搐倒地,指着堂上的武王:“姬发小儿,老夫与你不共戴天,不共戴天!!!“

    “这……”

    “老贼还没死?”

    “连他一起铡了吧!“

    “可不能放虎归山啊!”

    “给他回去进谗言,那包公岂不危险?”

    听苏护尖声诅咒,众鬼纷纷紧张起来。

    宋青书不作理会,继续说道:“苏护说罢,便昏死过去,武王也没有与他为难,还让苏家之人将他带走,再于公堂之上,向众百姓说道:首恶苏全忠,已然伏诛,但陈州灾情依旧,百姓未得赈济,姬发奉王命,今日起开仓放粮,赈济灾情!”

    “听此,百姓纷纷欢呼,武王亦是暗暗点头,只有师爷姜太公心血来潮,心感不安,待武王下堂之后,进言说道:大人,你铡了苏护之子之仇,苏护定要报复,此人乃当朝太师,皇亲国丈,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权势熏天,又得人王信任,若他返京诬告,怕是不利,王爷还需及早返京,同大王理清此事。”

    “对对对!”

    “姜太公说得对!“

    “赶快回去和纣王说清楚!”

    听此,台下众鬼纷纷出声附和。

    宋青书却是说道:“太公所言句句在理,但武王却摇头拒绝:先生所言甚是,但陈州灾情未减,赈济之事无人监察,定然又有污吏荼毒,百姓处水深火热之中,包拯如何能走,任那庞吉如何,都要先将陈州赈灾之事办完!”

    “这……”

    “武王,真青天也!“

    “当真有此等为民请命之人?”

    “哼,我不信!“

    听此,众人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感动非常,有的嗤之以鼻。

    宋青书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武王如此说,太公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那苏护返京,开封府众人仍在陈州督促赈灾之事。”

    “如此这般,苏护走后,不过三日时间,便有一道圣旨抵至陈州,命武王即日回京,进宫面圣!”

    “那老狗果然报复了!”

    “武王如何是好?”

    “狗皇帝不明是非!”

    “昏君……”

    因为是阴灵亡魂,鬼魅之身,所以没有那么多顾忌,纷纷在台下叫骂起来。

    宋青书当听不见,继续说道:“圣旨抵达之时,陈州赈灾刚刚开始,武王看那圣旨,思量许久,将之封存,竟是不顾大王旨意仍在陈州督促赈灾。”“这..….…”

    听此,不仅众鬼错愕,秦梦瑶和宋悦诗也有些意外:“这姬发竟会违抗君命?“

    宋青书将两人神情收在眼中,轻笑说道:“武王抗命,奉旨不尊,仍在陈州督促赈灾之事,如此三日后,又是一道圣旨传来,旨上字字严厉,强命武王返京!”

    “然武王仍是奉旨不尊,仍在陈州督促赈灾之事!”

    “如此这般,三日之后又有圣旨传来。”

    ……

    “最终,武王在陈州强留半月,十五日内连接九道圣旨,直至陈州赈灾之事大体完成,才启车架返回开封,而在返程途中,又有三道圣旨连续传来,共十二道圣旨,强命武王返京!”

    为什么对武王奉旨不尊,抗命不返的这段剧情,秦梦瑶和宋悦诗会感到意外?

    因为宋青书说方才说的内容因该公案书中,因此不应该出现的情节。

    之前说过了,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是为统治群体背书,将统治群体切割成黑白两面,主体部分的君臣肯定是好的,坏的是那些贪官污吏,国家蛀虫,最终好的那一部分肯定会将坏的那一部分清除消灭,还世间一个清明公道。

    这就是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

    所以,在公案书中绝对不会出现昏君,就算有昏君,那也是被奸臣小人蒙蔽视听所致,只要有人拨云见日,将真相上呈天听,那被蒙蔽的君王定会恍然大悟,迷途知返,斩杀奸臣小人,贪官污吏,还世间一个乾坤朗朗,一个日月昭昭。

    君王,是统治群体的最高层无论如何都不能是黑恶奸邪之辈,至多至多就是被蒙蔽视听,一时不查,其本心本性还是好的,主体没有问题,只是出了点蛀虫。

    这和写法是好是坏,是正是邪?

    暂且不做讨论。

    反正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就是这样。

    除了那些臭名昭著,无可翻案也不容翻案的桀纣之君,公案书里不能出现真正的昏君。

    准确的说是不能真正揭露统治群体的罪恶!

    如现在宋青书所说的封神演义,苏全忠案中,最大的恶是谁,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是那安乐侯苏全忠?是那苏太师苏护?

    是那皇后苏妲己?

    不不不!

    真正的罪恶根源,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苏全忠的好妹夫,是苏护的好女婿,是苏妲己的好男人一-纣王帝辛!

    他才是最大的恶!

    没有他这个人王妹夫,哪里来欺善害民的安乐侯?

    没有他这个人王女婿,哪里来权倾朝野的苏太师?

    没有他这个人王丈夫,哪里来蒙蔽圣听的皇后?

    他是统治群体的最高层,也是最大的祸首,最大的毒瘤。

    一切皆因他而起,一切由他而来。

    但你能说他吗?

    不能,反派永远只能是安乐侯,是苏太师,是苏妲己。

    纣王乃君王至尊,岂能是邪恶奸邪之人?

    至多至多……就是被蒙蔽了圣听。

    这就是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

    但现在宋青书要脱离这个主体框架,这个中心思想。

    人王连发十二道圣旨,命包公火速返京面圣?

    武王奉旨不尊,强留陈州半月,也要完成赈灾之事?

    这是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