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综武我叫宋青书 » 说书《水浒传》

说书《水浒传》

    金乌西落,时间很快过去。“这是今天的吃食,自个收好,嘿,小心点别被路边的泼皮给夺了去!”

    到了下班的时间,管事开始分发吃食。

    高高的的红大桌上,一侧放着层层高的蒸笼,里面是一个个足有成人两个拳头大的橙黄色大馒头,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在这朝不保夕,通货膨胀厉害的世道,一块顶好的粗面馒头给人的诱惑力比一串铜钱还大。

    劳累了一天的工人听到下班了,麻木的眼里出现一丝光彩,齐齐围了上来,听见管事的在打趣,一个个谄媚地连连点点头。

    管事见此像是得到极大满足般,也略微颔首,两撇小胡子颤了颤,没再耽搁,大手一挥,吩咐手下开始派钱。

    宋青书在人群里十分不惹人注意。

    他才十四五岁,身子并没有长开,不过还是有一米六几的个子,不算精壮,找了个角落,也不去争抢,只是默默地看着台子上的大馒头。

    “按今天的工作量,应该能得到两块馒头?”

    他有些欣喜。

    排队很快,没多久就轮到他了。

    从管事手里接过油纸包,林末没有当面解开看,只是轻轻掂了掂重量就放进怀里。

    一路小跑,跑出工地,他才放慢步子,若无其事的模样,慢慢走着。

    转过大几个巷子,一路朝沿着城墙走,很快就见到自己家所在的片区。

    那是一方残破的砖瓦平房。老爹安排的工地房,实在离他工作的地方并不远。

    毕竟真要算起来,他家本就是处于十八环之外,属于贫民区,毗邻城墙,属于这个城池旮旯的一角。

    回屋吃了一个馒头后,宋青书没有去休息,换上自己如今唯一还算体面的那件武当道袍。

    也得亏武当派不在意这一件道袍,毕竟如今的自己也不敢拿打武当的名号,毕竟现在已经是一条过街的老鼠了。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西市内,门可罗雀。

    这天开始越来越冷了。这会是个人都不愿意出门,这时候出门的要么是一些商贾富户肯出来喝杯酒,看看那些还在土里苦哈哈刨食的人寻些优越感,顺带找点乐子......

    要么就是兜里有点闲钱,在家实在憋着无聊的闲汉。

    没办法,左准府这地方……或者说这个时代,对于这座小城来讲,娱乐方式实在是太过单一了。

    入了秋就只能喝酒,逛窑子了,可逛窑子还要给那群边军大爷让路……搞不好还会被打掉一颗门牙光屁股跑出来那道半掩门……在说了,白天你逛什么窑子?不嫌冻屁股?

    而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季节,自己要去的那家酒楼老板才会“开恩“,半信半疑的让自己去那说半天书。

    “嘶~真香。”

    刚进酒楼,宋青书就闻到了一股面条……不对,汤饼的味道。

    那味儿可太香了啊……

    “咕咕咕~”

    饿的咕咕叫的宋青书低头看了一眼自己那破烂武当道袍,在心底又叹了口气。而店小二一看到李臻后,也赶紧跑了过来:

    “宋道长来啦。”

    “福生无量天尊。”

    宋青书颔首回礼:

    “贫道应曲掌柜之约而来。敢问曲掌柜可在?”

    “掌柜的没在。”小二摇摇头:

    “昨儿晚一伙边军来喝酒,今天上午酒不够,“掌柜的买酒去了。但人咐过了,桌子也给您搭好

    随着店小二指的方向,宋青书便看到了摆在通往厨房那条必经之路上的一套小桌椅。

    “掌柜的说了,按照和道长的约定,从道长开始说故事起来算,卖出去的炒豆子的钱,有道长七成。茶水的钱三成。酒不算,肉菜不算,汤食也不算。道长说完,我可以帮你走一圈,要是有客官肯赏钱,咱们五五分账,中午管您一碗汤饼,对吧?”

    “对。”

    宋青书点点头,扭头看了一眼那套桌椅……

    位置可够差的。

    这屋子里最冷的地方,就是厨房这道门附近。

    因为要上菜,时常开关,根本存不住什么热气。

    但也没办法..…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也就不在多说,只是盼着一会客人能多一些才好。

    一碟炒豆子一文钱,只要有三桌客人点了,自己就能赚两文。

    于是他对小二点点头:

    “那我先坐那整理一下,一会我觉得差不多了就直接开说。

    “道长自便,我去后面帮忙去了。”

    店小二对宋青书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恶感,听吩咐办事而已。

    这会还不是上人的时辰,赶紧去后面忙活一阵,免得掌柜的回来说自己偷懒。

    桌椅的布置很简单,四面团座,中设桌椅,观众在附近坐好,说书先生坐好,折扇一握,醒大一拍,压声之后,即刻开说。

    除此之外,一般的书场还会在门外立一个招牌,名叫书招,上写书场各位说书先生的姓名,今日几时开说,说的何种曲目,还有几句定场开场的诗词做简介。

    观众来书场,首先看书招,若有中意的曲目便买票,到时到点,入场听书,每一场都占一定的时间段,讲完之后散场,散场之后再开场。

    这样一场接一场下去,直至最后收场关门。

    现在是下午近傍晚,这段时间在现代是黄金时代,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即将开始。

    但在古代……城有宵禁,不得夜行,近傍晚人们就要归家,书场也要散场了。

    所以这是最后的收尾阶段,一般冷门的曲目,或者没有什么。人气的说书先生,才会被安排到这个时段。

    如果有学徒继承衣钵,初次上台说书,也会被安排到这里,并在书招上写明,低价售票或者干脆免去票钱。

    宋青书现在就是免去票钱的那一种。

    毕竟他压根没啥名声,在加上基本功都不全,就是卖低价票,掌柜的也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干脆免费了。

    免费的东西不一定好,但肯定让人开心,说书也是一样。

    所以,宋青书虽然是初次上台,但观众却意外的多。

    这让宋青书很开心。

    虽然对他人而言,这是一群可恶的白嫖客,但对他来说不是啊。

    只要有人听他说书,那他就能获得文韵。

    如果不是这样做会搅乱市场,极有可能被人举报揭发,打上妖言惑众的罪名,宋青书甚至可以坐在家门口免费给人说书。

    “哟!”

    “是个新面孔哎!“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白瞎了老子心情。“

    “难怪免票钱,原来是个小娘要说啊!”

    “哈哈哈!”

    宋青书刚刚过来,就见一伙人坐在长条凳上大呼小叫,冷嘲热讽。

    这是一帮地痞流氓,还是不入流的那种地痞流氓,不然也不会在免费场里这样大呼小叫,挑这挑那。

    白嫖还这么多要求,你说这帮混蛋人渣不人渣?

    人渣归人渣,宋青书拿他们也没有办法,更不能回嘴反驳,只能默默在小本本上记好,无视他们走上台去。

    宋青书也不在往心里去,毕竟这种事,算是说书的家常便饭。

    “啪”。

    醒木一拍,提神醒脑。

    场中安静下来,视线集中到他身上。

    宋青书摇起折扇,吐气开声,字字入耳。

    “名利二字一堵墙,高人俱在此中藏,有人跳出墙之外,便是人间不老方。”

    定场诗念罢,宋青书环视四周,声音清朗:“今日,咱爷们不说江湖,也不说庙堂!“

    有好事的搭腔:“那说什么?”

    “说一桩仙神鬼事!”“仙神?”“鬼事?”

    宋青书撑开折扇,等人议论几秒,将纸扇猛地合起,看官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回来。

    “这一出,便叫做《水浒忠义传》

    宋青书也不在意,从容坐下,醒木一拍,径自开说。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百官之中,宰相出列,上奏天子:“而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

    “又有一臣,出列补道:“此灾不同寻常,以臣愚意,要禳此灾,需宣龙虎天师星夜临朝,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罗天大醮,奏闻上帝,禳保苍生。”

    “嗯!?”

    话至此处,众人眼神一惊,想到这次说的和道教三大圣庭之一的龙虎山有关。

    众人反应,宋青书视而不见,继续叙说。

    “天子准奏,草诏一道,御笔亲书,钦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道脉龙虎山,宣请龙虎天师张真君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洪太尉领旨而去,星夜兼程,终至龙虎山,龙虎山道众恭迎天使,但却不见当代龙虎天师张真君。”

    “一问方知,当代龙虎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在山顶结庐,修真养性,不住本宫,如今已派人去请,让洪太尉稍候。”

    “道众说罢,又恐天使不悦便邀太尉游览上清宫,看看这道门洞天,仙家福地是何面貌。

    “洪太尉也是向道之人,听此大喜,当即同众游览,看遍上清宫后,又意犹未尽游龙虎,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走马观花!”

    “诸宫看遍后,众人行至后山,又见一所殿宇!”

    “那所殿宇低矮沉闷,不似其他殿宇一般堂皇大气,洪太尉凑上前去,只见朱红大门上,锁着一把膊大锁,上有十数道黄纸符箓做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朱印,门上又有一面红漆金字牌额,上书三字--伏魔殿!“

    宋青书折扇一敲,沉声问道:“这伏魔殿是何处?”

    “洪太尉惊疑询问,那领路的道士便答道:“此乃是老祖天师镇锁魔君之殿。”

    “老祖天师?”

    “镇锁魔君?”

    “洪太尉心中惊疑,问道:“那位老祖,那位魔君?“

    “道人答道:“自是我龙虎山开派天师,道陵老祖,至于那魔君,小道也不知是哪尊,只知老祖天师将那魔君镇压于此之后,叠叠朱印,门上又有一面红漆金字牌额,上书三字--伏魔殿!“

    宋青书折扇一敲,沉声问道:“这伏魔殿是何处?”

    “洪太尉惊疑询问,那领路的道士便答道:“此乃是老祖天师镇锁魔君之殿。”

    “老祖天师?”

    “镇锁魔君?”

    “洪太尉心中惊疑,问道:“那位老祖,那位魔君?“

    “道人答道:“自是我龙虎山开派天师,道陵老祖,至于那魔君,小道也不知是哪尊,只知老祖天师将那魔君镇压于此之后,历代天师成道之时,都须来此添上一道封皮,以免镇封有损,走了魔君。”

    “如此这般,传承至今,己有几十位天师的镇封,将那魔君死死锁在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