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是谁修改了我的斗罗世界 » 175.满城尽白发

175.满城尽白发

    李渊:“该死,李隆基废物就是了,后面的皇帝都是废物!”

    李世民:“李隆基这个白痴,把大唐害惨了!”

    李治:“我就知道,一定要弄死李隆基,不过,这个郭昕很不错!”

    王翦:“这个郭昕很厉害,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坚守15年,老夫自认也做不到。”

    李靖:“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将领可以做到了,兵法,伐交,缺一不可!”

    徐达:“利害啊!他是怎么做到的,可惜了,他的事迹没有留存下来,不然,绝对可上武届!”

    “唐王朝,嘉奖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按等级破格提拔七级,封郭昕为武威郡王。

    但很快,安西与唐王朝的联系又被TLF隔断了,而唐王朝也无力打通。唐王朝以为安西军己灭,而郭昕也不清楚唐王朝的变迁。

    后人在西域发现建中七年的宝钱,但“建中”年号(公元780年---783年)只有四年,但“建中通宝”钱应该是始铸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的,在中国历史上只开铸了短短的不到三年时间。

    结合上元元年之后,安西军民在郭昕的率领下,所面临的危困局势和自铸货币来看,在AKS地区境内的唐代遗址中出土和发现的由安西守军自铸的唐代“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及“元”字钱和“中”字钱,正是安西军民万里悬孤,军疲民乏,泣血死守,不失对祖国的一片耿耿忠心的历史见证。

    后世从西域文献得知,公元790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沦陷,残兵从城里逃出,变成流民。此时西域只剩龟兹和西州。

    龟兹和西州,两城互为犄角,互相运送军费,共同抵御强敌。

    公元791年,西州沦陷。

    公元794年,这支在西域黄沙里坚守40多年的安西军,早已白发苍苍,他们手持兵器与吐蕃进行最后的抗争。他们无一人投降,跟随大唐郡王血溅沙场,为大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孤悬西域抗敌42年后,永不投降,最后的安西军全军覆没,白发苍苍的将士一生都没有等来援兵,精壮的安西军早已战死阵亡。

    此时郭昕所率领几千名安西军,是由一群须发皆白,以及安西军遗孀妇孺组成的安西军,虽然他们已经不再矫健,但颤抖的双手依然举起了刀枪……

    在整整近半个世纪里,安西军为大唐守卫边境,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中与吐蕃展开了持久战,最后的安西军全部将士以身殉国。孤悬西域的安西军,一生都没有等来援兵。

    最后郭昕在战斗中战死,以身殉国,安西军与大都护郭昕用铁和血,诠释了他们对大唐帝国最后的忠诚,守护了大唐最后的辉煌和荣耀。

    在历史上,“安西军”被誉为大唐帝国军队的荣耀,而大都护郭昕也被后世誉为勇猛作战和爱国之躯的“铁血郡王”。

    至此,安西军,结束了悲壮的历史进程。随后,大唐的旗帜甚至汉人的旗帜永远的消失在安西地区。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带着数百同样是白发苍苍的将士,他们不守城了,直接打开城门。

    郭昕:“守土之责,虽死无愧!”

    然后冲向TLF兵将,数百人,没有一个人投降!

    嬴政:“可惜了,此人能够死守飞地42年,其忠其才,都让人惊叹!”

    王翦:“42年,这可不是一个守字可以做到,其军事能力,绝不下于我,反正,我守不了这么多年,15年都守不住,我没有这么强的伐交能力。”

    刘彻:“这大唐的皇帝都是怂蛋不成,凡我汉家之民,虽远必救!”

    卫青:“倒是那位郭昕,他的军事能力或许不会比我强,但整体能力,绝对在我上,伐交,治理,后勤等等,坚守飞地,可不是一般的难,更何况坚守42年!”

    李渊怒道:“后面的那些都是废物吗?区区一个TLF,都打不过?”

    李世民:“可恶的TLF,都是李隆基的祸!”

    李靖:“郭昕此人,让我想起了诸葛亮,司马懿和陆逊,无论征战,治军,治政还这伐交,都那么强大,否则,不可能守得住42年。可惜了,一个镇国级的统帅,白白浪费了!”

    李治:“父皇当年就不应的把文成下嫁给TLF,还送了那么多技术过去,不然,TLF也不可能这么强!”

    “大汉虽死,余威犹在,唐朝未亡,群狼噬主。郭昕坚守西域42年,直到最后几年才迅速败亡,同时也拖延了TLF三十多年,让TLF不能全力进攻大唐,让大唐不至于那么快崩溃。

    哪怕攻入长安,面对郭子仪,也只能无奈退去,因为他们无力面对郭昕以及郭子仪的两面夹击。

    可惜,郭昕的事迹没有传回中原,默默无闻,后世史学家有言,如果郭昕的事迹传回中原,郭昕必入武庙,如果郭昕能率部杀回中原,必入武庙十哲,如果郭昕能够逆转大势,既保住西域又反杀TLF,打通与唐王朝的联系,可入兵家四圣,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王翦笑了:“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文人,只会动嘴皮!”

    卫青摇摇头:“西域离中原数千里,岂是那么容易杀穿的,特别是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能够打通西域的,只有中原王朝。”

    李靖:“逆转大势,说得真轻松,那得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你这边,然后你后面近有一个国家为你捉供支持,一块飞地,能够坚持42年就已经够逆天了!”

    “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民族和国家屹立,传承五千年的只有华夏,只有汉族。原因就是每当国家有难之时,有无数的能人义士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

    炎黄二帝于莽荒之间带领华夏生存。

    大洪水来临,我们有禹帝不畏艰险的治水。

    春秋战国,外族入侵,即使民族四分五裂,国家林立,大家可以放弃成见一致对外。

    汉朝面对凶恶滔天的匈奴,可以忍辱负重逆杀匈奴,为民族树立民族之魂。

    三国乱战,大家依然没有让外族入侵,依然可以把外族吊起来打。

    五胡乱华,有盖世豪杰在华夏大地上发出杀胡令,并以一己之力开始屠杀,见一个杀一个,以此维护我华夏尊严。

    蒙古践踏华夏大地时,亦有盖世豪杰来收复华夏大地。

    在这中间,有无数的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一个信念付出所有。

    汉民族的魂魄不是一个人铸造而成,是一代又一代人杰铸造而成的。

    而当汉族刚刚经历劫难,外有强敌,亦有英雄镇守一线,以一己之力,重塑汉人脊梁,重塑汉人魂魄!

    他就是第五位英雄,大明王朝,永乐大帝,朱棣,唯一一位以帝王的身份完成封狼居胥的人。”

    朱元璋:“老四?”

    刘彻:“同样是皇帝,凭什么他可以御驾亲征,还能封狼居胥,我就只能留在长安。”没错,刘彻表示自己眼红了!

    卫青:“陛下,永乐帝,未成皇帝之前,就是一位镇国大将!”言下之意,就是人家有技术有经验。

    其实,不但这刘彻眼红了,就连刘询,杨坚,李渊,李世民,朱元璋都眼红了。

    只见,画面中,

    朱棣,正在和大臣以及自己的三个儿子们商议迁都的事情。

    “陛下,迁都乃是国之大计,不可轻易抉择啊。”

    “是啊陛下,北平靠近草原,迁都北平这不是将我大明国都暴露在那些鞑靼眼皮子底下了,不妥啊。”

    只见面对众多大臣的反对朱棣沉声喝道。

    “就是因为北方鞑靼势大,所以朕才要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不去守着国门,谁去?”

    “这南京位于后方,的确是安全,可你们想过北方的百姓没有?鞑靼年年犯边,百姓们苦不堪言,而朕却在这后方享乐?”

    “呵,这不是我大明皇帝所为。”

    冷笑一声,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追忆之色,随即才接着说道。

    “当年爹说过,我朱家人,我大明,一不能有汉之和亲,二不能有唐之结盟,三不能有宋之纳岁,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

    “所以,你们说,朕不守国门,谁守?”

    朱棣的一番话,不仅仅是让朝堂之上的众臣无言以对,就连万界子镜前的诸位皇帝文武都是久久沉默不语。

    始皇帝等人更是默默念道。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说着,眼中都是闪过一抹精芒,同时,看向视频里朱棣的眼神也都变了。

    对于后世的这个明朝,诸位皇帝心里都生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好奇心。

    天子守国门,一国之君为了抵御外敌,居然要迁都,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一时间,众多皇帝都是死死盯着视频,想要看看这大明究竟有何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