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是谁修改了我的斗罗世界 » 45.社会演化

45.社会演化

    嬴政:“彩!为我华夏贺!”

    刘彻:“三大改革吗?可惜,我没有参与进去!”

    杨坚:“哈哈!我参与了科举制,科举制是我创立的,只是,我也无力将之定为国策,不然,此功又何必留给老二。”

    李渊:“对啊!我们华夏应该只信我们自己,而不是那些石像!”

    比比东:“似乎跟我们有些不同!”

    苏络:“因为我们这里的神明,实力太强了,虽然经过两大帝国不断削弱,但却无法办法消灭。我们现在是神权削弱,武魂贵族正走向鼎盛,但由于武魂殿维护平民,让平民还拥有反抗之力。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在不刺激神权贵族的情况下,削弱武魂贵族,发展平民力量,最终打败武魂贵族。至于神权贵族,就看实际情况,看看是消灭还是收复。”

    ..........................

    “可以说,每一次阶段进行改革,都是与社会上最顶层的一股势力进行生死搏斗,胜则跃进,败则国亡。

    第二次阶段改革,从商秧改革军功制度,第一次打开上升渠道开始,经始皇帝统一华夏,汉武帝举察制再一次扩张上升渠道,到杨坚开创科举制,杨广确立为国策,并彻底废除官爵继承制,再到女帝。

    其中女帝的改革最为重要,因为女帝的改革是摧毁整贵族体系,让华夏的社会形态从贵族统治直接过度到官僚统冶时代,把权力从小数的贵族手中,下放到更广阔的中小地主和寒门手中。

    但此功也不全是女帝之功,是商秧,始皇帝,汉武帝,隋文帝,隋明帝共同之功,只是女帝最为重要。但也可以看得出,改革之难,第二次改革历经数个朝代,五位大帝上千年才成功。”

    顿时,所有人都觉得改革之难,同时,也不难明白,改革完成之后的女帝会那么强大,因为上一次大改革就是商秧变法,让弱小的秦国一跃成为强秦,为大秦奠定一统的基础,那也只是刚刚撬开上升的通道罢了,而女帝,则是彻底打开上升通道。

    .........................

    “而第三次改革同样如是,从洪武大帝将科举制发展到极致,并建立教育体系,国家主动培育人才,开启民智,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觉醒时代,到最后的大革命,同样经历数五六百年,经历无数人杰,更倒下了无数先贤,才取得成动。

    但,第一次改革,埋葬神权的改革,却是一位帝王,一个人完成的,哪怕为此,他身死国灭,他被扭曲说成昏君,被骂了数千年,直到数千年的后世,人民通过考古(合法盗墓)才帮他翻案。”

    嬴政双眼一缩:“一个人埋葬神权,推动整个华夏演化,这么利害?到底是谁?”

    李斯:“看视频,其必为夏商周三朝,被称为昏君,骂了几千年,不是夏桀就是商纣。”

    王翦:“夏桀吧!商纣,那可是你们孔夫子都骂昏君的。”

    李斯:“谁知道呢?人性本恶!”李斯不愧是荀子的弟子。

    朱元璋:“原来我是第三次改革的开启者,看来,我必定要名留千古了!”

    刘基眼红道:“岂止是名留千古,只要华夏不灭,陛下之名,就永世流传。”

    比比东:“我发现,你们华夏族别的不多,能力强得变态的人特别多。”

    苏络:“......”你这是赞还是贬?

    ..........................

    “盘点华夏无奈亡国之君,第一位,商纣王,帝辛,华夏上古最后一位人皇。”

    嬴政震惊了:“居然是纣王!”

    刘彻等人也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

    “人皇,就是领导人族,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领导者。就如同燧人氏钻木取火,让人族摆脱鹅毛饮血,伏羲氏定人伦,神农氏种五谷,轩辕氏建华夏,而帝辛则是破神权。

    帝辛也是个倒霉蛋,即位之时,华夏正处于有历史记载以来第一次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粮食减产,虽然那个时代华夏的人远少于朱由检时期,但粮食的产量同样也远少于朱由检时期,农业更加薄弱,百姓的生活同样凄惨。

    而神权,则将天灾尽归于王权,矛头直指帝辛,从此,帝辛直接跟神权对上,废除人祭,定义人祭为淫祠,反对殉葬,大力提拔人才,提升女姓的社会地位,使得殷商实力大增。”

    只见画面上,帝辛种种手段,抵制神权,打压神权,又从奴隶中提拔了费由,恶来等人,又时不时深入市井,听取民意,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更是娶身为奴隶的妲己为妾,没错,妲己的身份并不是王侯之女,而是帝辛的奴隶。

    这种种,都是在不断打破贵族的规矩,同时,也是得罪了所有贵族,只是商国之强,非那些分封国可敌,才忍下去。

    嬴政:“我就知道,老祖宗效忠的王,又岂是昏君!”

    刘彻:“什么昏君,这根本就是一副明君的表现。”

    杨坚:“做得很好啊!后期怎么玩崩的!”

    朱元璋:“又是小冰河时期!”

    比比东:“感觉跟杨广差不多,也是与世皆敌的局面,也是身死国灭,不过,他成功打败神权,而杨广则倒在贵族门阀手里。但即然嬴了,又怎么会身死国灭呢?”

    苏络:“看下去就知道了。”

    ..............................

    “但殷商此时最大的问题是粮食不够,所以帝辛把目光放在东方,南方,这些不属于商王朝的外夷之地,因为他知道,这些地方盛产粮食,于是,帝辛亲征,率领商军打下东方,打下南方,使华夏的领土,扩大了四倍有多,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成倍数的扩土阔疆。

    更重要的是,帝辛获得了大量的奴隶,以及更大量的粮食,当然,还有大量且肥沃的土地,这些土地,每年的产出,足够养活两个殷商都不止。

    但此时,帝辛就面临了一个难题,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他打下的土地太多了,自身兵力不足。如果领兵回殷商,那么不用多久,夷人就会反叛,这些肥沃的土地就会再次失去。

    但如果留兵于这些土地,那么剩下的兵力,又不足以保护殷商,而且那庞大的奴隶也是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商王朝内部不泛野心者,西伯侯就反叛过好几次,那么,帝辛要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