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夏末十七城 » 第四十一章、阿姨们的友情

第四十一章、阿姨们的友情

    “我们去清迈,你们也是去清迈吗?不会是同一班飞机吧,那可太巧了。你们住的地方找了吗?准备去哪些地方玩?”

    在曼谷廊曼机场,我们遇到了两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其中一位阿姨很爱说话,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就不停的跟我们说话聊天。这两位阿姨,其中爱说话的姓刘,不爱说话的姓冯。据了解,她们住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小区里。现在一起出来旅游。

    我见过不少好朋友一起出来玩的,但是像她俩这样的年龄,还一起出来旅游,而且没有跟团,这还是第一次碰到。

    飞行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清迈。两位阿姨又和我们走在了一起。

    “我说跟团,你偏要自己来,住的地方也没定,我看我们要住大街上了。”冯阿姨说。

    “急啥,这不还有两个小姑娘嘛。你们住哪儿?”刘阿姨再次问了一遍。

    瑶瑶回答了她,告诉她我们预定的酒店在清迈古城,是本地人开的旅馆。

    刘阿姨眼睛一转,看向了冯阿姨,“我们就和两个姑娘一起吧。”

    “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呀。”冯阿姨说。

    “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房间。”我说。

    “没事没事,先去看看吧。”

    就这样,我们和两位阿姨一起开始了清迈之旅。

    这是两位阿姨第一次出国旅行,两人都不懂英语,也不太会用手机软件。不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办法,她们也总有自己的办法,让自己去适应陌生的国度。

    还没有出机场,刘阿姨看到了冰激凌,非要去吃。还说:“年轻的时候想吃没有钱,年纪大了想吃怕被人说,现在到了这,又没人认识,一定要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

    等我们吃完了冰激凌,走出机场,外面竟然没有了出租车,只有马路对面,停着一辆双条车。我把提前预定好的旅社地址给司机看,可他却摆了摆手,紧接着又拿了张地图给我们。司机看不懂手机上面的地址,我们看不懂地图上面的泰语。好在我和瑶瑶已经有了面对语言不通应该如何交流的能力。我在旅馆地址上面找到了关键信息:距离著名景点帕辛寺只有五百米。

    在手机上搜索到了帕辛寺的图片,拿给司机看,这次,他点了点头。

    在帕辛寺下了车,我像往常一样,好奇的打量着周遭的环境,心里感叹,这个地方,就只想用三个字来形容了--小清新。

    街道两边的房子,覆盖着绿色植物,路边咖啡馆很多,一些游客,慵懒的坐在里面听着轻柔的音乐。宁静的古城里,街道上的人很少,漫步在街边的游人也很随意。站在这里,感觉眼前景象就像是被处理成慢镜头的文艺片,仿佛时间的流逝也变的缓慢了。

    街上行人很少,我们不得不走到别人店铺里面去问路。在本地人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旅馆。这是一家真正的民宿,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老板和老板娘是清迈本地人,夫妻俩不会说中文,老板会说一些英语,老板娘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旅馆还有房间,两位阿姨也住在了这里。她们对这里非常满意,放下行李后,就去了院子里,拍照的热情比年轻人还高涨。

    院子是公共场所,里面有个小花园,种满了植物。有桌椅很适合发呆。院子门口有个佛龛,供奉着香火,是本地人对佛教虔诚的信仰。

    清迈地处泰国北部,有“泰北玫瑰”之称。清迈古城是兰纳泰王朝古国的王室宫殿遗址,整体呈方形,外围有城墙和护城河保护着,护城河将古城和城区划分开来。这个在泰国仅次于曼谷的第二大城市,城市气质与曼谷截然不同。曼谷很开放,接受着各种文化;清迈则是在传承着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

    “阿姨,你们是看了《人在囧途》才来的清迈吗?”我问。

    “王宝强那个吗?当然不是。我们要看看邓丽君住过的地方。”刘阿姨说完,就开始唱了起来:“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你们知道怎么去邓丽君生前住的那个酒店吗?”冯阿姨问。

    “不知道,我帮你查查吧。”我说。

    “多谢你们了。”

    邓丽君生前住在清迈的美平酒店1502房间,房间保持着她生活时的原貌,有很多歌迷会到此参观和吊唁。

    我将查到的信息告诉了冯阿姨,冯阿姨还没有说话呢,刘阿姨先开了口。“你们可不可以带我们去那个酒店呢?”

    我和瑶瑶相互看了一眼,同意了。

    坐着双条车来到了美平酒店,却被告知需要办理入住才能参观1502房间。两位阿姨商量之后,预定了一晚的酒店,两天后入住。而我和瑶瑶,则没有预定这家酒店的入住。

    离开了酒店,在古城里散步。走着走着,瑶瑶忽然停在了一家旅行社的门口,盯着旅行社门口的广告,说:“小末,我想去玩儿那个滑索。”

    图片上,一条滑索穿过了树林,几个老外带着头盔,腰间系着绳索,正滑行在丛林间。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部电影《人猿泰山》。主人公在树林里滑翔的场景。“进去看看吧。”我说。

    我们走了进去,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笑嘻嘻的迎接了我们,瑶瑶问他会不会中文,他看向了身后另一个男性工作人员。这个工作人员站了出来,将宣传册给了我们。用中文介绍了上面的项目。瑶瑶很高兴他会说中文,问了他许多问题。

    “这个很不错。”瑶瑶感兴趣的项目是一日游,包含了参观大象训练营、竹筏漂流和丛林飞跃。

    她看着我,眼睛里都是期盼。而我,决定陪她去。

    我忘记了两位阿姨还跟我们一起,当我想起来时,我觉的她们一定不会去。那她们明天干什么呢?我想。

    这时,刘阿姨说:“这个多少钱啊?我们也要去。”

    “这个有些危险哦。你们可以报其他的项目。”

    “不就是吊着绳子往下滑嘛,年轻的时候,背着沙子还往山里到处跑呢,啥体力活没做过呀,是不是老冯?”

    “可是......”我有些顾虑。

    “老冯,你去不去?”刘阿姨不耐烦的打断了我。

    “好好好,去。”冯阿姨答应了。

    既然她们坚持,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四个人交了钱,预定好了明天的一日游。

    这个晚上,我们和两个阿姨一起,去吃了芒果糯米饭。逛到了一个挂着中文横幅的地方。这是一个市场,卖着本地的特产。不仅有首饰、丝绸、黄金等贵重商品,也有雕刻、绘画、摄影等和艺术相关的东西。原来,清迈也是泰北地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手工艺制作工艺使很多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

    清早,吃完了本地特色的粉,旅行社的车子也来接我们了。车上有十几个人,有中国人也有西方游客。这些人,就是我们一日游的同伴了。

    车子驶出了清迈古城,朝着阳光的方向。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大象训练营。

    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一些工艺品。有相框、笔记本、卡片等等。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用大象的粪便做成的。我很惊讶,这些工艺品干净,散发着青草的清香。是怎么也无法和粪便那种肮脏的东西联系起来的。

    可这就是事实。我感叹自己的无知,也感叹动物和人类从生物理论上的区别。

    一头大象被牵了过来,导游说,我们可以摸它,也可以给它喂食。我走近了它,第一次离大型动物这么近,我小心的摸了摸它的鼻子,它没有一点的反应,它已经习惯了,它已经被驯化了。它本该是自由的。想到这里,心里竟然有些愧疚。拿了一根香蕉,喂给了它。

    它看到食物,开始高兴了,摇晃着耳朵。其他游客也围了过来,有的给它喂食,有的与它合影。

    它已经不爱自由了,它只爱人们给它的食物。我慢慢的退出了人群。

    离开了大象训练营,我们乘车来到了丛林漂流的起点。

    一艘木筏可以坐四个人,我们和阿姨就坐在了一艘筏子上。这条河水流平缓,船夫在船尾撑着船,稳稳当当的往下游而去。漂流并不刺激,主要是欣赏东南亚的丛林风光。木筏走了一段后,我们开始聊天,我看着两位阿姨,问了她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这句话,打开了两位阿姨很久未开启的记忆盒子,两人共同拥有的记忆,青春和友谊,向我们娓娓道来。

    两位阿姨在讲述过去时称对方为小刘和小冯,那么在这段过去的时光里,我也暂且称她们为小刘和小冯吧。

    那时她们都还在小镇上生活工作。小冯是镇上小学的老师。她的宿舍有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里面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歌曲。小冯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与人打交道。这台录音机就是相伴小冯的“朋友”,是唯一能带给她快乐的东西。

    小刘是镇上供销社的售货员,她性格活泼大方,每天和镇上各种人打交道,看似朋友很多,可是能交心的却没有一个。

    那时两人还不认识,却都有同样的感觉。有时候,孤独太久了,就想有一个可以依赖,可以说心里话的人。

    这个人不一定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

    两个人的缘分是从邓丽君的那首《甜蜜蜜》开始的。

    不上晚班的时候,小刘喜欢在伴晚时散步。有一天,她沿着马路走到了学校附近。甜美的歌声使她停下了脚步。四处寻找,找到了歌声的来源。她喜欢这首歌的旋律,喜欢甜美的歌声。她想要多听一会,就悄悄的走到了窗户下,站着聆听。

    那天过后,只要没事,小刘就会走到学校的那排平房后面,坐在窗户下听歌。有时候,她会偷偷的往窗户缝里塞两颗水果糖。

    小刘很快就学会了她最喜欢的《甜蜜蜜》,有事没事就哼唱着。

    有一天,小刘又去听歌,她正坐在地上拿着笔和本子记歌词时,窗户突然打开了。小刘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想要逃跑。

    小冯叫住了她。“原来是你呀。我还以为是哪个学生偷偷塞进来的。”

    “你放的歌真好听,我很喜欢。”小刘见对方是个和她同龄的女孩,也就不怕了。

    “喜欢就进来吧。”小冯对她招了招手。

    两人一见如故,就这样成为了好朋友。

    小冯喜欢听歌,听歌的时候会写些小诗。小刘喜欢唱歌,她有一副好嗓子。小冯常说她唱的跟歌星一样好听。

    这年冬天,镇上举办歌唱比赛。小冯和小刘都代表各自的单位参赛了。她们都选了邓丽君的歌。小冯太紧张,没有拿到名次。小刘则不同,一站上舞台就兴奋,加上一副好嗓子,拿到了冠军。还获得了去市里参加比赛的资格。

    小冯为小刘感到高兴,还将自己心爱的录音机和磁带借给了小刘,帮助她练习。小刘没有辜负每天的练习,在市里的比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这次的比赛,改变了小刘的命运。市里的文化馆,需要人才,要将她调到市里。

    可小刘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甚至不想离开小镇。她不想离开小冯。

    小冯当然也舍不得小刘这个朋友,但是,她比小刘理智。为了小刘好,她说服了小刘。

    小刘来到了市里工作,她每星期都要给小冯写信。她有了自己的录音机,看到最新最流行的磁带一定会买两盘,其中一盘寄给小冯。

    小刘在市里谈了对象,还给小冯介绍了对象。后来,小冯也调到了市里。她们又生活在了一起。就连登记结婚都约在了同一天。

    小筏子到达了终点,两位阿姨的故事也暂停在了青春的时光里。

    我听的意犹未尽,这样的友谊非常珍贵。能拥有的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