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海洋时代 » 248制造药玉

248制造药玉

    林夕在厨艺比赛比完之后便一溜烟的躲到铁作的当中,并命令看守铁作的孩儿兵只要林月华来找他,不允许放到把她放进来。

    可是这样林夕只阻止了林月华亲自来找他的麻烦。却没阻止林月华把威胁他的话传到林夕的耳朵里。

    “这个小月亮说,如果你同意给他1万两银子女子骑兵队的经费,并免费提供铠甲。她可以把那个琉璃镜的要求用这个用这些抵消掉。”

    林夕看着王铁锤站在面前一本正经的对他说出小丫头的要求。

    林夕考虑考虑对王铁锤说道:“我还是提供给她她要的那个规格的琉璃镜吧。”

    “只要给月亮提供一万两银子的承诺,根本不用出现银。而那些铠甲什么的都是现成的。

    你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便抵消那个昂贵的琉璃镜,为什么不答应她呢?”王铁锤十分奇怪的问道。

    “小丫头组建骑兵队最大的阻碍不是装备和钱财,而是长嫂不同意。

    她想从我这里撬开口子,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敢同意,我敢肯定第二天长嫂就会把我吊起来打。”

    王铁锤仿佛想到什么浑身打了个冷颤,马上从善如流的说道:“还是给她琉璃镜,这个东西虽然费点儿钱,但是好歹没危险。”

    林夕正打算接着说事,屋外却来了人,两人只好停下所说的话题接待来人。

    来人是田常威,林夕把他从库管的位置调到自己身边,让他给自己当助手。

    田长威是来告诉林希。要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请林夕到船厂的锻铁车间去验收。

    往船厂断铁车间里去也简单,只要出门走几步路就到,但是林夕却命临产。全民哈尔滨在铁座的周围侦查一番,确实没看到小丫头之后。跟着天长威小心翼翼的来到了船厂。

    一行人青衣小帽穿的和这些上工的工人一样,一点也不引人瞩目。

    从铁座出来到锻铁车间的这段路程中,没有引了多少人的目光。

    林夕来到断铁车间后,走到了天长为按照林夕要求做的那个套在铁炮外面的模具。

    这个模具都是由硬木做成的,只有接触铁炮的地方。由一部分铜板组成。这几张铜板是压在没有固定铁箍的地方,防止溶液漏出来。

    田常威看林夕望向自己便命令准备好的这些工匠开始。

    只见那个一门铁炮被夹在模具当中,然后旁边熔炉中融好的铜铜液便被灌入铁炮当中。

    此时有几个工人摇动把手,这个模具便开始转动起来,大约过了两刻钟的时间铜液开始凝固。

    然后这门铁炮便从夹具中被拿出来放到竖直的放到地上,又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

    铁炮膛内的铜液彻底凝固,然后把它夹在另一面的膛床之上,膛出炮膛。

    然后这门铁炮便被放到车间当中,等待它彻底的冷却。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检验过程,装油,装水,放火药,进行实射。

    林夕的铁炮的这一番操作。引起了周围工匠的好奇,人们都围在这门炮旁边看着它。

    林夕也打量着工匠,他们多是面色黝黑,连头发上也有不少铁渣煤渣。

    工匠的男子的长发没空清洗打理,头发上乱七八糟的也习惯了。

    他们身上的衣袍也是短褐为主,人人都是身材精干,手脚长大,都是做惯苦活的模样。

    粮城天气热,有不少人脱了衣袍打赤膊,看出身上全是结实的肌肉。

    甚至有些人就是穿一条裤短裤,然后身上披着一件皮质的围裙站在那里。

    这都是常年累月做苦活这工匠从精神面貌来看,神色比那些农民也要活泼一些。

    毕竟做工的人经常聚集,人群一聚几千人,来自不同地方的各色人等都有。

    信息交流要比成年累月在村落里做农活的人要见识多了,眼中也多了一些色彩的灵气。

    这些做工坊虽然是以林家的世仆为主,那是指那些管事的人,而底下干活的这些人,则是林家从各个地方招募而来的。

    这些工匠也多半是熬苦下力气的人,也本份老实,必定打铁,挖矿,磨豆腐。被人称为三大苦。不本份老实的人也吃不得这份苦,早就离开,做别的营生去了。

    林夕看了心中暗暗感慨,论说起来,矿工,匠人当兵是一等一的来源。

    当然边军的待遇不足吸引这些人参军,这些工匠都是有丰厚待遇的。

    虽然在大明的社会地位不是十分高,但是有手艺的人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没有必要挣那份儿杀头的钱。

    当年戚继光也招的是东阳矿兵,练成了威震海内的戚家军。

    他的兵法中也包括招兵和练兵之道。戚继光这个人是天生的帅才,几乎什么都懂,什么都通。

    几百年后,曾国藩等湘系将帅的练兵法,包括挑兵,结寨,打仗,多是从戚继光的兵书中学到的现成的方子。

    一个名将,不仅影响自己身前,还影响到身后几百年,确实也可以说是天才了。戚继光如果不是生在大明这个奇葩的时代,一定是震烁古今,不次于霍去病和孙武子那样的兵法大家。

    正式决定不加入。林夕在这里的工作到此时就完成了,他临走时对断铁作坊的掌柜的吩咐给每个人发一副手套。

    没想到这些这个掌柜的说每个月都发两副手套,但是这些人嫌戴手套儿干活儿麻烦,所以很少有人带那些手套都被拿回家里拆成布料给孩子们做衣服了。

    林夕听到之后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之所以有这个提议是发现那些断铁工人的胳膊上有很多烫伤,手上也有。

    所以才好心的提出个建议,却没想到根本不是没发,而是这些人嫌麻烦不戴。

    手套这个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后世春秋时期的楚墓中出土过全指手套。

    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七河中就有三副露指手套,另外还有出土的北朝棉手套。

    北朝这个玫瑰色刺绣人格纹手套,制作工艺和成片质感和后世的手套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材质的不同。

    林夕并没有等待铁炮的测试,因为那些事情有专人负责。

    林夕只是改造这些制造出来的废品铁炮。林夕跟着田常威回到了铁作当中,接下来田常威就利用中国传统方式制造一批药玉。

    因为制造药玉所用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那个炼铁的炉子。

    所以两人必须回到铁座当中,而且炼制药玉所用的东西田常威都已经准备完毕了。

    林夕也知道玻璃的制作方法,但是他主要想看一下大明这个时代炼制药玉的方法。

    想看看能否和自己所知的方法相互借鉴一下。毕竟林夕所知道的炼制玻璃的办法都是用现代化机械进行的,而手工制造玻璃林夕根本不会。

    铁作这边的炉子,因为提助跑工作的完成而闲了下来,所以两人就直接利用这些炉子。这事也不是急事而铁炮那边的修复方法则是公式制作药浴,只不过是林夕的一个想法。所以两人先处理公事,然后再看如何炼制药玉,

    “十一公子来了!”

    林夕跟随田常威来到了那个四个炉子之前,现在王铁锤设计的那个炉子已经完全烧好了,正好利用制造药玉来看看这个炉子的温度如何。

    在一处炼铁炉的前面。也是铁炉的铁水出口处,有三四十人正在翘首以盼。

    铁作的大师傅王吉在前其余人在后,一声高呼后,所有人都跪下叩头。

    林夕停在众人前面,脸上早挂着笑,伸手扶起王吉。

    在林西扶起王集之后,王吉身后的几个中年人也跟随他站起了身体,料想这都是些铁作小头目一类的人他们这是来拜码头了。

    然后林夕才朗声笑道:“各位都起来,我只是暂时负责一段时间,又不是知县,跪下做什么,我这里只有规矩。

    只要守我的规矩,本份做事,不惹事生非。

    你就见了当着我的面儿大声喊叫甚至扭头而走,我也不会生气。

    若老是给我添乱,纵每次见了我都磕头,我也要不会看你对我恭敬而不处罚你。

    我的话就是这些,大伙先且起来!”

    这些话王吉等人听了都是笑,大家知道林夕说的是真的。

    林夕现在手下曾经有过千人手,虽然这些人只是在他手里训练,但是他毕竟统领过这些人,而且这些头目眼睛也像孩儿兵打听过林夕的脾气。

    所有的哈尔滨说的内容基本相同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都说林夕的规矩相当严,见人办事,说话简捷明快,不喜欢摆架子,闹虚文。

    在林夕手下办事,只要成见面先说正事,几句话交代清楚。

    但是林夕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做事前后都有记录,最后书写归档的习惯。

    那些孩儿兵包括他们的队长都得学会做报表,将日常行动,人员变化都记录清楚,定期上报。

    林夕日常都会阅看,有问题立刻指出来,不骂人,但也不会给任何人面子。

    不过林夕只是以事论事,绝不会因为对你有意见而故意刁难你。

    他们还举了个例子,李狗子违反了林夕让他待在水师的命令,跑到了陆师仍然安全毕业了。而且林夕也没有刁难他。

    其实王吉他们理解错了,林夕对孩儿兵和对工匠的要求是不同的。

    孩儿兵“规矩”是怎么回事,就是把吃饭喝水上茅房都规范化,事事报告,凡事均守规矩细节。

    军纪也是日常化和规范化了,这些人都是当军官培养的,当然要求严格。

    而工匠他们这些人只要把活儿干好,不出次品。其他一些小毛病,只要不是对工作时危险操作,林夕基本可以装作看不见。

    但是王吉这些人却不知道,他只看见林夕接手铁作之后就派遣孩儿兵牢牢的看住了各种场所。

    以为林夕要把孩儿兵的那一套“规矩”移植到他们身上,所以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特意选今天这个日子跑过来表忠心。

    当然这些人也不全都是铁做的头目,很大一部分都是林夕选出来的世仆的子弟。

    他们不比这些铁作的头目,他们本来对林家的规矩就十分了解。

    但是林夕的规矩他们却不知道的只是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他们在此之前自也是向在林府中工作的丫鬟仆妇们了解过,但口说无凭,还是眼见为实。

    这些人都是在林府挑选出来,准备按照工匠的方向培养的,所以他们都跟着铁座中的林家从外面找来的大师傅学习。

    这些人是林家派入铁作中比最优秀的那一批,被梁掌柜挑出来交给了林夕。

    当时的工匠,算是自由籍贯最多的人群,因为炼铁专业性在当时算是最强的行当之一。

    对要求的是人比较强壮,也需有点手艺,要求一多,就不是一乡一村的民户可以充任的。

    一个铁作的工匠可能来自十几个州府,甚至有不少外省前来的。

    包括现在大明个铁矿的矿主倒不一定是本地人,而是那些掌握着开矿炼铁技术,同时又能笼络和压服住矿工的豪强来担当。

    明朝的铁产量,明初洪武年间是一千八百万斤到两千万斤,但到万历年间记录还是九千多吨。

    这个数字林夕不知道是不是准确,毕竟洪武年间的人口数字和万历年间相差了好几倍。

    宣宗之后而生铁放开民营后,很多小型的铁炉恐怕未必能算在统计之内所以现此时大明的钢铁产量就是一个谜。

    林夕与这些铁做的头目又寒暄了几句,王吉便带着他们离开了。林夕刚刚把他们送走,准备看田常威如何炼制药玉。

    这时一个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11哥哥,我来看我的琉璃镜了。”

    林夕满脸苦涩的转过头来,却在身后没有看到小丫头,反而看见了两个十分熟悉的身影。

    林雨和石元磊站在林夕身后,向他躬身施礼。

    “参见,长旭公子。”

    林夕连忙还礼,还没等林夕起身了,就听见了小丫头的声音。

    “石头你躲开。你挡住我了。”

    林夕抬起头看见林雨和石元磊的身体向两边一分,露出了后面的小丫头和她的侍女白鸽。

    听小丫头的话语,知道林夕知道王铁锤把话带到了。

    小丫头知道林夕要自己制造琉璃镜而不是花钱给她买,看样子是来找茬了。

    “小月亮你先别着急,咱们这不是已经开始练琉璃了吗?咱们慢慢儿的实验配方,等配方对了你的你的琉璃净就出来了!”

    小丫头听到林夕的回答之后,顿时跑到林夕面前踢了他一脚说道:“难道你打算把这面镜子放到我的嫁妆里面吗?”

    “如果你一个月之内要是不把琉璃镜交给我,我就决定到姨娘那里去告状。说你把我的镜子给卖了,还不把钱给我。”

    ”喂,小月亮你讲点儿理,好不好?我这可是从头开始研究,你就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这不明摆的让我赔你钱吗?”

    “好吧,我给你宽恕一下,三个月,三个月之内你要不给我那就别怪我找姨娘去告状。

    不过你要是想让我不告状,那就痛快的吧……10万两银子。对10万两银子赔给我,我那可是汉朝的透光镜绝对值10万两银子。”

    林雨和石元磊看着兄妹两个在那里打嘴仗,微笑的站在那里绝不插言。

    这两个人都是在林府待过的人,绝对知道小丫头的难缠程度。如果把他俩卷进去,肯定得搭出点儿什么,要不这点事情不算完。

    林夕好不容易安抚了小丫头,答应了她的不平等条约。

    如果三个月之内不能按照小丫头的要求造出琉璃镜。那么就赔10万两白银给小丫头,并且负责以后那支女子骑兵队的一切补给和消耗。

    小丫头得意洋洋的看着林夕,仿佛她的那支骑兵队已经成立了,并且还有人负责以后的消耗。

    这时小丫头看见田常威拖着一个箱子来到了炉子前,从里面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铁质的模具,便跑到他身边对他喊道:“威威,你给我的那些酒杯和盘子太容易碎了。往杯子里倒点儿热水它碎。不小心碰一下也碎,掉到地上更是摔成拼都拼不起来的碎片,到底怎么回事?”

    林夕这时把要跑到铁模具之前的小丫头拽了回来,说道:“你到底收了他多少东西?说说那些碎了的杯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丫头这时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但是满不在乎的对林夕说道:“威威,一共送给我三样东西,玉甲已经被你没收了,杯子和盘子都碎光了,就剩下一个咫尺镜了。”

    “直尺镜。”

    林夕嘟囔着,光听名字,还没有想出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田常威从那个箱子里掏出一个铜件递给了林夕说道:“这就是咫尺镜,我一共做了仨,成功了俩。送给小姐的是那个质量好的,这个里面有气泡,看起来模模糊糊的就被我留下了。”

    林夕接过来一看,顿时让林夕非常的惊奇,这是一个望远镜。

    而且是单筒的伸缩式望远镜,这东西的出现让他在后世听说这个东西是西夷人发明的,产生了怀疑。

    玻璃,在中国古代的制造生产的时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玻璃为梵语音译,非当今所谓之玻璃。又作颇黎,新译作颇置迦、娑颇致迦、塞波致迦等,相当于此方之水精(晶)。

    汉译作水晶,有紫、白、红、碧四色。

    《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

    《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过千年,冰化为颇黎珠。”

    《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但从西周时期开始,一些诗文中就有“火齐”“琉璃”“明月珠”等不同的称谓。

    西周受其时代和工艺手法的限制,玻璃器物朴素无华,色彩灰暗,器形简单,制作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历史上玻璃器物的一重大转折,在质地、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出现了全新的面貌。由于外国工艺的进入改变了南北朝时期玻璃工艺粗糙、浑浊的状况。

    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

    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透明的玻璃,据西夷人的说法,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能够将其制成器皿。

    世界第一块透明玻璃,据西夷人传说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

    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

    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

    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古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这些传说故事中首次发现玻璃那个原因就非常有意思。

    因为玻璃要产生玻璃的温度要达到1200度,而做饭的篝火能达到多少度,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这个传说就只能是传说。

    至于第二个意大利人,把制造玻璃的工匠圈在一个孤岛上,让他为自己生产产品。

    这一个就更有意思了。要知道就是开采钻石和黄金的匠人都会把值钱的东西藏在自己的身上,甚至在身上拉开伤口,把这些异物埋在身体内,想带出去发财。

    这些掌握着玻璃制造方法的工匠,会明知道自己制造的东西相当值钱,而不偷偷的离开去发大财吗?

    所以这个东西可信度也不是很高。

    要说国人对手艺的保护程度恐怕是最严格的。向来有传子不传女,传孙不传媳的规矩但是也没阻止一些家族特有的手艺传播出来,所以这些事情只能当做故事来听。

    现代玻璃的制造玻璃,通常指硅酸盐玻璃。

    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

    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1]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林夕应付完小丫头之后转身石元磊和林雨搭话。

    通过聊天儿,林夕才明白,石元磊之所以被调回粮城,是因为马上就要来的400名干部子弟。

    因为石元磊出身石家,所以把他调过来协助林雨训练着400名第一次参加孩儿兵的疍户子弟。

    而且训练这些疍户子弟的教官就是刚刚调来的那批老兵林夕也理解老宅这样安排的原因。

    因为这些人是不可能交到林夕手里进行训练的。因为一旦从林夕手里训练而成,这些人便和林夕有一个师徒的情分。

    在大明这个时代,师徒是等同于父子的存在。

    林夕兄弟几人本来身上便有疍户的血脉,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这些人的天然的领袖。

    如果再是由林夕一手训练出来的,那就可以形成一股以林长石、林夕兄弟为首的独立于林家之外的武装力量。

    这是林家的当家人绝对不能同意的,也不可能让他出现的事情。

    他们兄弟可以成为这些人的首领,但不能让这些人处于他们兄弟的绝对掌控当中。

    而林雨和石元磊这在他们没来之前会短暂的掌握铁作的守卫。

    他们这些老兵虽然训练纪律和技法,甚至训练方法都可以学习,但是林夕规定的那些繁琐的条例却是这些老兵无法教,因为这些要身体力行的执行的。

    于是石元磊便出了个主意,让他们来铁作体验一下平时孩儿兵是如何执行这些条例的。

    所以这些老兵率领一部分协助他们训练的孩儿兵来到了铁作,参与铁作的执勤工作。

    而原来看守此地的林喜鹊和李狗子及其所部被林长建调到他的手下参加训练去了。所以小丫头才能大摇大摆的走进铁作。

    并不是林夕的命令不管用,而是新来的这些人不知道知道有这个命令。

    两个人过来见林夕,只是跟他打声招呼,不久便告辞。

    林夕转过头看见小丫头正拿着手里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在田常威准备的那些制作玻璃的原料中不用拨来拨去。

    林夕知道小丫头手里的那个东西是一块儿天然的磁石。

    至于她玩儿的游戏,林夕小时候也玩儿过,就是拿一块儿吸铁石在沙子里就能吸出很多铁屑了。

    然后把铁屑从吸铁石上剥下来放在纸上面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显然小丫头在收集铁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