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乞活大帝 » 第39章 长安的模样

第39章 长安的模样

    《大武至圣皇帝手记》摘录:“……不知道自己将要造下多少罪孽,这是一种幸福,越是清楚明了,越是痛苦、折磨,当我看到未央宫的那一刻,我就深深知道,我的双手必然沾满无数无辜人的鲜血……”

    ……

    ……

    见识了上庸公府的奢华,陈启国以为老头的饮食也定然是人间稀有山珍海味,若他在旁,定然会被老头面前仅一碗米粥和几根咸萝卜而目瞪口呆。

    石日归与一般老农没有多少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围着瓷碗的边缘吸溜一圈,而是用着竹筷将四周的粥食轻轻刮到一起吃进肚里,一口粥食,一口咸萝卜。

    胡氏在一旁说着陈启国在府内的东张西望,不时还轻笑一声。

    “老爷,信儿对阁楼的镂花,园中白叠子颇为感兴趣,看着就是个没心没肺傻小子,真的能护住咱们一家老小?”

    石日归眉头微微一挑,笑道:“他是兵匠出身,喜欢镂花图纹又有何奇怪的,白叠子……织布做衣……若真能做出衣物,仅凭此一物,亦可保我上庸公一门。”

    胡氏一愣,还没想明白仅仅只是做衣之物,又怎能保住自家性命时,门外走入弓背老管家,见此,忙闭嘴不言。

    “老爷,五公子要在三日后宴请杨家之子。”

    “哦?”

    ……

    “有意思了……”

    “吩咐下去,哪个敢泄露了信儿之事,斩!”

    弓背老人低头抱拳,默默退出房门。石日归依然一口米粥一口萝卜,抖动的竹筷一顿,碗筷放在桌案,双手拢在袖中,双目微闭沉思。

    ……

    “有些意思,老夫很有些好奇,莫要阿爷失望啊……”

    ……

    陈启国如同没心没肺之人,理不清头绪,越理越乱,也不再理会脑子里麻线团,一觉无梦,几日来终于可以睡了个舒坦觉,天未明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毫不理会坐在阁廊横栏上剑奴嘴角的上翘不屑,在院中很是打了几遍老人拳,直到九娘扛着大铁枪冲杀过来……

    “孤烟落日——”

    九娘毫不留情跳起就是一个力劈华山,好像不把他砸死不算完,看到九娘力若千钧,本还不屑陈启国老人拳的剑奴,瞬间腰身笔直,一腿踏出,就要冲出抵挡。

    “揽月!”

    陈启国腰身微躬,下一刻人已跳起,如抱按住大枪腰身,一个漂亮弧度将正面砸下的千斤之力卸了个一干二净。

    九娘想也没想,大枪爆抖,枪矛连闪,本来刚硬霸道的霸王枪硬是闪现三点星光。

    “三雀乱鸣——”

    大枪嗡鸣,向着他的胸口直刺扎来。面对九娘的凶狠扎刺,他知道,一旦自己后退,定然会被更大范围的百鸟朝凤笼罩,毫不犹豫,身体比脑子还要快一步,三点星光闪起,他的身体像个牛皮糖死死贴着大枪,大踏步冲向九娘……

    “大郎耍赖!”

    “不打了!”

    两人从小打到大,基本招式都清楚,大枪不是带有小枝大戟,每当九娘使用抖动直刺时,都会被他闪电插入空挡,贴着大枪冲到近身,无论大枪如何抖动欲要震开他的身体,都因身体贴着枪身而毫无办法,近了身,九娘只能举手投降。

    见她噘嘴不乐,陈启国不由一笑,两手张开。

    “九姐,俺手上啥都没有,一旦后退,九姐就是一阵暴雨梨花,这俺哪里挡得住,还不被九姐扎的全身窟窿?”

    “还算大郎有些见识……大郎,昨晚俺在厨房里看到了糖了呢,真的,俺不骗你……”

    九娘很容易满足,一句不算夸赞的夸赞就能让她瞬间欢快起来,一想到昨晚在厨房里见到罐子里的黑乎乎的糖块,又扯着他手臂。

    论厨艺,狗娃陈启国可比九娘高明了许多,饥饿之下,总是尽可能哄骗自己的肚子吃下任何难以下咽的食物,好像他天生也知道该如何处理能够见到的食材,只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低,陈家寨作坊可以养活寨子里的人后,他也就很少再动手下厨。

    看着九娘拖着挠头的主人离去,剑奴却紧皱眉头,刚才的“孤烟落日”砸击,她自信可以轻松躲过,但若让她空手去接……

    九娘的两击之下,剑奴本能的想着该如何退避,等待最佳时机绝杀,可她没想到“主人”不仅没有躲避,反而蹂身贴近。

    “他是怎么做到的?”

    剑奴抬头看向已经拐入月亮门的高大身影。

    剑奴起身,默默向厨房走去,陈启国对她毫不在意,保护他的死士也好,老头的眼睛也罢,他都不甚在意,在长安城内,就没打算欺骗石日归,就算想隐瞒欺骗,他也不认为自己的道行可以隐瞒活了几十年的老妖怪。

    九娘是对的,厨房里确实有一罐子砂糖。

    “砂糖温补,九姐,俺还是觉得留着给九姐,等九姐有了生孕、坐月子……那个啥……那个……”

    跟随乞活军四处流浪,多年来,他也没见哪个打劫了半斤一斤砂糖的,初见了这么好的东西,想也没想就想给她留着,话语说出后才发觉有些不妥,他不开口还罢,一开口……

    “那……那……”

    “用一点吧,了不起俺再去跟阿爷讨要一些!”

    陈启国很是舍得一身剐架势,可他左右看了一遍,也没见发觉合适食材,总不能还用红糖做面食吧,这也太浪费了!

    “九姐,有好东西,咱就要配上好的吃食,天天吃馍馍,还是莫要用面团裹红糖了,太浪费了,等俺寻了鸡鸭或是猪肉,咱再用红糖,你看成不?”

    “嗯!俺听大郎的!”

    九娘听了他想着给自己生孩儿留着,原本的嘴馋也没了丁点,正不知该如何省下这些砂糖呢,他就给了个借口,心下忙想着一会将这罐子砂糖藏了起来。

    红烧肘子或是烤鸡、烤鸭吃不上,陈启国仔细翻弄着厨房食材,两个厨娘也不敢多嘴站在一旁。

    冬日里本就什么菜蔬都没有,除了白菜就是萝卜,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但油盐酱醋茶这些材料却不缺少。

    没有铁锅,什么都是煮和烤,就算是煮也是用的鼎和陶罐,就算想蒸些菜饼都不能,感觉这个厨房,除了食材比他在陈家寨时多一些,用具比他的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什么都没有,他也只能随意弄了一罐子鸡蛋面疙瘩,点了两滴麻油,两人也不在意如今的身份,坐在木墩上毫不理会看着他们的厨娘、剑奴怪异目光,一人干掉一大碗,又成了兄弟俩一般,搂着脖子,炫耀谁沿着木碗吸溜的更快一些。

    吃了饭食,挺着肚子准备去北宫看上一圈,再怎么说他也是北宫校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

    刚一脚踏出大门,看着对面的上庸公府,又一拍脑袋,猛然想起大家族里都是要早早请安问候的,忙又跑去对面府里,等到来到石日归老头面前时,老头问他“吃了没”,又是一阵尴尬呆滞……

    被老头臭骂了一顿,若非胡氏阿娘帮着糊弄几句,估摸着老头能把他敲成如来佛祖。

    从国公府抱头逃了出来,看到刘臣、刘豺两人带着三百骑出现在门外,这才稍微舒心了些,甭管这些家伙们是不是冲着升官发财来的,还是真的被他点化学好了,总之是人马齐整跑来点卯,这让他很是满意。

    向胡氏阿娘摆了摆手,衣甲齐整带着九娘和三百骑向北宫驻地行去。

    长安城周长六十里,城高三丈五尺,东西南北各开三门,有护城河环绕辅助守卫,在渭水之南,因未建城时先修建的长乐宫和未央宫,两宫修建完毕后,才发觉已经没法子修建成四方四正,缺了一块西北角,长安城就成了“斗城”模样。

    长乐宫在东南角,未央宫在西南角,中间夹着武库,长乐宫北面是明光宫,未央宫的北面是北宫、桂宫,城西南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渭水以南三百里为上林苑。

    这些也是昨日从胡氏阿娘嘴里得知的事情。但与他脑中印象中的长安城完全不一样,根本不像是“坐北朝南”俯视天下格局,而且看到未央宫时,更觉得未央宫不是一个宫殿,而是一座微型城池,与外城城墙一般无二,是垒土而成宫墙。

    真正见到了未央宫后,结合胡氏阿娘的介绍,他才知道石虎为何要建几十个“台”,以及将邺城之南数百里划为上林苑,完全就是依照先朝长安的格局修建,而所谓的“台”就是一座宫殿,是用无数人垒土做成的巨大高台,在高台上修建的宫室。

    听了胡氏阿娘介绍,看着眼前未央宫,他可以想象出究竟会动用多少男丁青壮,仅仅是挖土做成一个数里大小高台就是一件费力工程,还要在上面修建宫室,又要花费多少?

    他不知道会为此死伤多少,会因青壮不足而耕种减少饿死多少人,他知道,会有很多很多直接、间接死去。

    看着未央宫散落的无数车子、锄头,心下也不知在想着什么,对北宫卫这个强压着无数百姓修建未央宫、修建长安的帮凶,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

    九娘永远是最先感受他情绪变化之人,她是个善良女人,也是个只能看到眼前的女人,看着杂乱的未央宫,并不知道因何仅看了杂乱废墟的未央宫,他的情绪就如此的低落,甚至……

    强压着的狂躁、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