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童年的春夏秋冬 » 童年的春夏秋冬

童年的春夏秋冬

    清晨难得早醒,躺在床上发着呆,农村的清晨特有的宁静使我格外轻松惬意,不知怎的突发奇想,便穿衣起床独自一人来到田间,此时晨露还未散去,四周还有阵阵蛐蛐儿的叫声,加上田间泥土的芬芳,我贪婪的享受着这多年未曾记起的静谧。那不知何方传来的阵阵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不禁令我沉醉,这所有的一切包围着我,把我带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的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花是那么的艳,鸟叫声是那么的清脆,随处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清楚的记得,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的一首诗,当时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春天麦子发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放学后不听大人的劝阻,撒欢般跑到麦子地,这时麦子刚发芽不久,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我们也不管是谁家的,就在上面嬉戏打闹,比赛打滚,看谁先滚到终点,每次比完之后麦子的汁液夹杂着泥土都沾满了衣服,回家少不了一顿数落。在农村没有城里那些大广场,而那一片连着一片的麦子地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我们的游乐场。学完诗之后我们的娱乐项目显然增加了,大家都吵着嚷着跟家长要风筝,这时的风筝已然取代了陀螺曾经的地位,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谁能软磨硬泡的说服父母给买一个或者做一个风筝的话,那么他一定能成为这片麦子地里最耀眼的存在,至少在第二个风筝出现之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总能令我想起夏天的炎热,想起河边柳下戏水的惬意。每到夏天,我们每天都会约好一块去河里游泳,由于没有人教,游泳技术都不怎么好,这时大多数人就会想方设法的搞到一块塑料泡沫来充当救生圈,经常玩完之后弄得河里漂得到处都是。游完泳我们都不敢直接回家的,因为这时候大人们便会化身侦探,敏锐的判别出我们有没有去河里游泳,因为夏天天气热,在河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经太阳暴晒,大人们只需要轻轻用指甲在我们的胳膊上一划就会出现一道明显的白色印记,我们只有在外面多玩会儿,出出汗再回家才能不被发现,想想那时候跟大人斗智斗勇也非常快乐。

    到了夏天春小麦也就成熟了,记得村里只有一两个打麦机,所以各家各户都会聚集在一个场院里排对打麦子,每次打完之后剩下的麦秆都能堆成小山,于是这里也成了我们的游乐场,我们喜欢在上面蹦啊、跳啊,比谁爬得快,当然还有升级玩法:每个人都修建一跳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的任意位置挖出一个个大坑当陷阱,然后在上面用麦秆小心翼翼的做好掩饰,之后大家去别人修建的道路比赛,虽然知道有陷阱的存在,不过大家好像都很喜欢掉入陷阱的感觉。每次玩完之后,细小的麦秆麦穗都会沾一身,静下来之后就感觉到刺挠了,这时如果再去河里痛快地游个泳简直舒服极了。

    夏天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夏天昼长夜短,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天不黑就可以一直在外面疯,以至于每次大人喊吃饭都得找大半个村。每天到了下午,蜻蜓就变得多了起来,这时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用大竹扫帚拍蜻蜓。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竹扫帚,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拿出来分片站好,互不影响,双手紧握扫帚,高高举起,耐心等待,只要有飞得低的蜻蜓经过,便抓紧时机,果断拍下,只要听见有沙沙的响声,那就是蜻蜓在扫帚下拍的翅膀呢,于是小心翼翼的按着扫帚的同时逐渐靠近,缓缓地抬起扫帚的同时把手伸进去,动作幅度太大的话蜻蜓还有可能会飞掉。到了晚上就是萤火虫出没的时间了,捉萤火虫的时候我们就比较小心了,因为听大人们说还有一种虫子也会发光,跟萤火虫很像,不过不会飞,但是会蛰人,于是我们每次都是缺认是飞着的萤火虫之后才敢下手去捉,不过每次捉完之后手上总会留下萤火虫身上的那股怪味。到了睡觉的时候就精彩了,因为我们听说蜻蜓和萤火虫是吃蚊子的,所以下午和晚上捉来的蜻蜓和萤火虫都会被我们放在蚊帐里,每次睡觉都会被蜻蜓和萤火虫包围,虽然不怎么管用,但却乐此不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对童年秋天的最深印象就是漫山遍野的瓜果。所以在秋天,我们的游乐场又转移到了山上、田间。别人家的东西总是香的,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去别人家的果园里偷苹果吃,印象中我们这边的苹果品种大多是金帅和红星,不过相比于甘甜的红星我更喜欢偏酸的金帅。虽然树不高,但是我们就是喜欢爬到树上边摘边吃的感觉,现在想来,这可能是看西游记里孙悟空偷桃受到的影响吧。极小的概率我们会被被主人家发现,“这是谁家的孩子,干嘛呢!!给我下来!!别跑!!”这是最刺激的,明知他肯定追不上我们,我们还是会卖力的选择偏僻的小道逃窜,跑远之后猫着腰偷偷的看看身后确认主人没有追来,于是就坐在地上喘着粗气,一脸兴奋地说:“哎呀,吓死我了,差点就被追上了。”随后大家便笑成了一团。在这个时候如果能遇到一棵少见的梨树或者嫁接的苹果梨那简直就是这大自然(果农)对我们最好的馈赠,吃了之后既解渴又管饱,这一天下来连玩加吃也就导致了我们回家到了饭点还一点都不饿。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儿时的冬天可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大雪封路是经常的事,很多时候下一夜的雪,第二天早上起来门都开不了。当时我们在邻村上学,由于雪太厚,路上根本走不了车,我们就结伴走着去,记得途中会经过一个很长的坡,这时候我们就拿出在家带出来的厚纸板,一个坐在上面,一个在后面推。就这一个坡。如果不是要上学,我们能在这玩儿一天。最冷的时候河里的冰能有二十公分厚,放了寒假我们的游乐场也就转移到了这里,我们最喜欢玩的就是“开雪橇”:在别的地方弄几块大的冰块,然后我们坐在上面,设定好起点和终点,看谁开的快,不过这“雪橇”开着开着就成了“碰碰车”,因为方向实在难以把控,最终两个人总会撞在一起,这被其他人看到之后便会一哄而上。

    放假没多久便要过年了,年底最后一个集我们这边叫花花集,大人们带着我们去赶集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总会被各式各样的鞭炮吸引,由于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哪怕我们不说大人们也会很爽快的给我们买一些来玩,抱着这些鞭炮,走路都觉得硬气了许多,倘若在集上需要自己的小伙伴也拿着鞭炮,那肯定少不了一番讨论,要去哪放,怎么放,这一会儿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那时候的年味是真的足,除夕跟小伙伴一直玩到当时觉得很晚很晚的十二点,然后便被大人叫回家烧香,烧纸上供,然后再“浇奠”,之后再“发码子”就是放大地红之类的长挂鞭炮,寓意着祛除霉运,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到了初一这天,一早起来还要再放一挂鞭炮,这挂鞭炮不能太晚,因为晚的话就意味这这家人懒,所以从四五点钟开始就能听见有人放,这是也就睡不着了,赶紧起床洗漱换上存放了多久就眼馋了多久的新衣服,去吃早饭,初一这一天吃饭有讲究,要吃素馅水饺,不能吃肉。象征着这一年都素静。吃完饭之后一个姓氏一大家人,便会在老一辈的带领下在全村走街串巷的去拜年,而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提前嘱咐好,只能说吉祥话。从初二开始,便是一年一度的走亲访友,给亲戚送去新年祝福的同时交流过去一年的得失,之后又为新的一年去奋斗,而我们又要经历新一年的春夏秋冬,又将是快乐的一年。

    这就是我对童年时春夏秋冬的回忆,那时我们没有手机,但那时我们却很快乐。摔宝、跳绳、跳房子、丢手绢、捉迷藏、木头人、溜溜蛋、电报盒等等,都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看着现在跟我们那时差不多大的孩子整天捧着手机玩游戏,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他们我的童年是多么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