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繁星永筑 » 第三十三章 青山挂绿

第三十三章 青山挂绿

    陈凡的灵体在经过多年的漂泊沉沦之后,变得愈发的不同起来。

    那灵体是灵,却不同于一般的灵。

    有时候还伴随一些不同的颜色,他就是这样一种能量体。

    这一次陈凡归去了,他转世投胎成为了一个新的生命体。

    在众多的思感下,他走到了陈意顺的那一世。

    有时候与冥冥中的上苍有些许羁绊,那上苍想给他一个身体,无需以灵体在这个世间流浪,又或者多年以前它就曾有一个,那一世他是陈意顺,带着诸多的因果羁绊,他要赴那一世,还有那一世随他而来的缺失掉的那部份童年,以及因缘际遇。

    陈凡归去了,在大修国消失。

    在有方国的区域,那个灵界也随着覆盖在了那一处天空中。

    这一世的陈凡是个农家儿郎,在一个平凡而富足的小山村里读书上学。

    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尔虞我诈,远离了这世间的诸多算计。

    这个山村的人都很勤劳,大家很少担心没有东西吃。

    村民都很勤劳,只要勤劳就还有希望,而且不担心坐吃山空。

    山是青山绿更绿,水是流水流又流。

    农家儿郎快长大,天路迢迢到此端。

    从小陈凡就听村里人说,山村之外的城市有多么的繁华,城里人是多么的富有。

    那时候的他很爱听故事,接受大人们给予的见识跟趣闻。

    说什么人死后会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说什么人饿了没东西吃半夜里会爬起来吃人,说什么人没柴烧了会把脚放进去灶炉里烧。

    那时候的陈凡还不知道这些故事背后的寓意,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处境。

    陈凡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世界千奇百怪是否真的会上演类似的事情。

    陈凡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离奇的故事诞生。

    直到很多年后,当他见识了世间的诸多不容易。

    见识了万事万物都有作用力都有一个过程后,才终于明白了这些故事背后的寓意。

    这世间或许就有很多地方正发生着类似的一幕,没有柴烧后那柴就长在山上。

    一开始的时候,那柴也只是一颗种子,种子发嫩芽,嫩芽成树苗。

    那走出家门不远,就能拾回干柴,进而把干柴变成一簇火苗,生火煮食,供人取暖。

    那吃人的故事在这世间千奇百怪,不知道有多少人饥肠辘辘,使劲的想要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世间的人每天都是要吃喝的。

    不吃不喝的人很难有这个力,好好的生存下去。

    人生在世谁也不想饱餐一顿之后就没得吃了,电视上以前的死刑犯过得就是这样的日子,在临行刑前吃最后一顿饭,然后坦然的结束自己的一生。

    有些被行刑者还会嚷嚷着,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什么的。

    事实上下辈子投胎,再次为人的机率少之又少。

    人这一生中有很多的愿望要实现,有很多的欲望,需要填补,填补无穷无尽的食欲,还有性欲,还有求知欲,还有购买欲……

    满足欲望,成了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情。

    不想吃的或者没欲望吃的人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饿,什么时候会不择手段的吃。

    不想买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碰到心仪的事物,想尽一切办法去拥有。

    至于那天上的繁星,数以百亿计,哪怕是他所在的一宙钟时空里,也有他肉眼看不到数不到的繁星。

    陈凡的求知欲还很强,他只有甩掉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着眼于当下努力的生存,去求知,去生存,才能生存得更好。

    有朝一日他才能拥有挣脱枷锁,自由的驰骋于这个世间。

    大山里有很多的花草树木,淳朴的民风,肥沃的土壤。

    只要勤劳勇敢,播下种子,浇上清水,十天半个月后,种子会生根发芽。

    再经过一段时间,嫩芽会长成树苗,扎根于土壤深处,成长为大树,开花结果。

    良田会长上庄稼,农民们够勤快脸上很容易就会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至于那些饿到吃人的故事,自然而然的就会变成荒诞的故事,就算是有也只发生在极少数人的身上。

    至于夜里天上繁星点点,陈凡终有一天会有机会亲自会一会他的本命星。

    “陈凡,走,跟我们到山里砍柴去。”陈凡的家人们,邀请他进山砍柴。

    大山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农村人为了生存常常会进山里砍柴烧。

    有时候一进就是半天,那时候陈凡还没有勤劳致富的概念。只是生活所需他的家人们提出要求他就去做,陈凡不去计较一堆柴值几个钱也不去刻意计较。

    只是生活在农村,为了煮熟一餐饭,他得跟上生活的节奏,努力去谋求点生活所需。

    都说天下论道论到了极致,论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如是,如是得。

    于是大半天的陈凡跟着大人们进了山,大人们专挑一些老树一些枯树成柴。

    陈凡是后生,正是能出力能使劲的年纪,大人们安排要扛的树干,他一使劲就能扛个一百几十米。

    等回到家门前,把树干一放,松了一口气的同时。

    陈凡心中感慨,这得柴一事实属不易。

    青山挂绿年胜年,流水成流润河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典故,又或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循循教导,无不点明大山的重要性。

    陈凡要得到米饭,那山里的米,那大山良田千亩,横跨数个县镇。

    几多的辛劳,几多的汗水之后,一颗稻谷变成了一捧稻谷。

    勤劳的播种,插秧,施肥,喷药。

    取水灌溉良田,秋收,晒稻谷,研磨成米。

    这一道道工序下来,不敢说生活不苦不累。只能说在农村里,要想吃上一顿饱饭实属不易。

    他们在山里种吃的,有些富足的中农,富农。到了年关,还有很多余粮。他们把生产出来的粮食,供应到城里换取日常生活所需。

    陈凡接触得比较多的也是种粮食这道工序,在家乡好好的生活,好好的成长,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又到陈凡停下手中的活儿,潜心下来听村里人讲故事的时间了。

    “一番下来,论道就论到油了。”陈凡到来之时,那山里的老人们正论道轮到了此处。

    “这油来源有两种,植物油只有大家所熟悉的花生油,猪油是杀猪之后从猪身上获得的少许肥油。把肥油炸成猪油渣,炸出来的留在锅里的液体就是猪油了。”

    “那剩余的猪油渣也别丢,留着拌上少许晒好的切成小块的萝卜干。加火爆炒带着一抹清香的萝卜干,沾着些许亮晶晶的猪油,那又是一道美味佳肴。”

    “除了这两种以外后来植物油的种类上,又添加了菜籽油,调和油。”

    “油的论道就论及到此,那盐呢……”

    “那盐离大山就有点远了,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海盐大多从海中来,引海水靠岸,晒制成粗盐,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粉末状的食用盐。这一道道工序之后,还得打好包装。经过长途运输,经过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够使得这一调料顺利的进入千家万户,盐可是大山的柴米油盐中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事物。”

    “盐这种东西,成本不高可是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陈凡听着村里的老人们谈天说地,说起这柴米油盐的知识,补充着对于这个世界的些许认知。

    陈凡还小,以他的见识他的知识力,使得他懂得的些许还不足以在这个世间自由的驰骋。

    “那青山还是常年挂绿的好呀。”那一份挂绿是山的颜色,也是大山的希望,是大山里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福份。

    后面这一段话,老人没说,陈凡也没问。

    陈凡也知道大山的贵重,一如那陈凡只是随着大伙,到山里头走走就有现成的木柴收成。

    山里头的树木长了很多很多年,需要继续生长,继续生长下去。

    就像那“有德能私火,无私可达天。”的信仰薪火相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