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只碗的故事 » 第5章 心不在焉的小儿媳

第5章 心不在焉的小儿媳

    小强的岳父大人家住同村,比德成老汉要小二十多岁,他为人精明干练,头脑灵活,尤其是善于和社会上的各类人物来往,所以信息也特别广。近年来,他好像悟出了不少东西,经常一边舞着锄头,一边把生意、生意掉在嘴边。总爱给人宣传说,现在是到处都有机会,到处都是钱,就看你会找不会找,把聆听教诲的人个个煽动得火烧火燎。可贵的是他不光会说,还会干,去年冬上就已经行动,东挪西借,筹齐了七八万,买了一辆大卡车,和儿子跑运输。这件事情让王芳也热心得不得了,不免把小强几年打工赚回来的一点辛苦钱也一股脑拿了去。心下还怪小强没本事,让自己在父母面前脸上没光呢。你想,时间正是九十年代中期,所谓全民下海风潮闹得整个社会都在不安地骚动着,所以货源好像随处都有,汽车经营一上手就很顺畅,经常有好吃好喝的捎回来,闹得一家人乐不可支,难怪王芳来回跑动的更勤了。

    这天她在父母家磨蹭了大半天,同样发家的欲望,看不到前途的无奈生活,以及青春期常有的性的骚动,生命的困顿等等一起压下心头,闹得她烦闷莫名,坐立难安。便转过几道巷,慢慢悠悠地踱回家来。进门发现前院老两口竟归家来了,心下不免有点奇怪。凑近窗户一看,此起彼伏的鼾声正紧,竟不由地扑嗤笑出了声。

    平心而论,王芳对公公婆婆还是心怀敬意的。都年纪一大把了,还心气不减,这在村上还有几人呢?村里的老者,不大多都是坐在巷头,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不知道头脑中会转些什么念头吗?——也是,呵呵呵,这人心里一有劲,百病它就不容易缠身,所以老两口就不需要人操这份心。可好心气没有换来好日子,这让王芳不解之余,多少有点看轻他们的固执和迂腐了。她和小强是一块儿长大,一起上小学,一起上初中,后来小强因为哥哥志强上了大学,高中没毕业,就进城打工去了。而王芳呢,因为活泼贪玩,硬是把学习没当一回事,早早地回家舞刀弄剪,学起了裁缝手艺,谁知道慢慢地,连村上的人都再喜欢加工衣服穿了,自己竟不知不觉找不见了主顾。这样折腾了几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父母开始托人四处给她找对象。总指望凭着儿女的身材相貌,凭着自己的家庭环境,能给她找到一个好人家,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谁知道他们俩早已私定终身了。做父母的拿女儿没有办法,转念一想,这个小强原也可靠稳当,头脑灵活,还蛮有朝气;更加上德成两口子都是有名的仁义人,想必女儿嫁过去不会吃什么大亏,便心怀遗憾的答应了下来。可对于王芳来说,满心欢喜地嫁过来,在心上人家的土炕上睡了几夜,才慢慢悟出了自己这婚姻原来竟然和别人的没有什么不同,也才慢慢领悟到父母的主张多么有道理。好在两人还算恩爱,好在小强也更显家庭责任心了。一颗一度倍感沮丧的、躁动的心,这才慢慢平静了下来,准备一心一意地做个好媳妇。就这样和公婆在一个锅里搅了一段时间的勺把,王芳又感觉到没有办法忍受一对老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哎呀,这咬不动,那不敢吃,稍微不对劲,就要在嘴里掏半天,谁受得了?”后来连老家伙慢腾腾的一举一动都变得没法正眼相看了,所以便回了娘家,不见了踪影。老两口也是个明白人,只担心辛辛苦苦务弄起来的几亩果园被撂荒,便知道该是让孩子独自立业的时候了,便借着小强回家的当口,忍受着几乎掉泪的寒心感觉,把家给分了。

    这天,太阳西落的时候,老两口一觉睡醒。查看了一会地砖后,便关了屋门,一起钻进石棉瓦搭起的伙房里,动手安抚饥肠辘辘的肚子。面片下锅前,老伴颤悠悠地走到后院,察看媳妇王芳的动静,谁知道媳妇正和几个年轻媳妇围了一圈搓麻将呢。老两口一贯对媳妇客客气气,更加上遇到了难得的好事情,所以一见之下,作婆婆的自己先笑起来了,热热乎乎地邀请一帮媳妇吃晚饭。尽管天气还冷,可是已经换上了短袖的王芳连声说:

    “妈,我知道,我看见你们回来了。——你不管,他们过会回去吃,回去吃,”手底下仍没忘记打出个七饼。

    过了一会,婆婆给儿媳把饭端了过来,为解自己的难堪,嘴里念叨着:“就是的,打吧,打吧,他们都在外头,你们也没有事——现在又不要衲鞋底,不要再纺线了。”

    一句话,惹出了一阵咯咯咯的笑声。婆婆走后,牌友继续感叹道:“哎呀,哪里去找这样的好婆婆,王芳你真有福气!”

    精明的王芳尽管心里很受用,可是嘴上却道:“哼!——五万,可不要放和了呀!——你们吃不吃?”因为嘴里有饭,话语有点含混了。

    在两位老人眼里,手边有干不完的活。老伴成天是洗漱涮涮,缝缝补补,要么就是给孙子做衣服,绣花鞋;而老汉呢,不是整理院落,就是拿着扳手、钳子来回忙乎,修理农具,修理自行车,修理电灯,修理板凳,修理门窗,哪一件不要他费上半天的工夫?更何况,农忙时节,老两口还要一会儿给后巷的大儿子剥玉米,一会儿替王芳他们剥棉花,忙了这家忙那家,什么麻烦活路都接过来,反正好像有的是时间。老两口总指望靠着自己无声的行动,感化一下浮躁不安的晚辈们,可是哪一个又肯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呢?哪一个又能明白“勤恳是立身之本、节俭是持家之要”这个道理呢?好在“如今这世事,你东一瞅,西一看,家家可都一个样”——这也就成了抚平老人家失落心灵的一剂苦药了。

    这一夜,他们还是一边手里忙着活,一边毫无目的地看着电视。皎洁的月光洒在空寂不安的这方村落,王芳的牌场不时传出清脆的大笑声、争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