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量子缠绕 » 第二十四章 农家乐(2)

第二十四章 农家乐(2)

    一会儿,服务生端着三个大碗进来了。

    丁大铭一看是三个大碗,就知道这位慕容老板要陪着一起演示和品尝了。

    此时,慕容老板已经开始边演示边介绍了: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作料三部分组成。”

    “吃时用大瓷碗一个,先放入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

    ”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

    “要先把鸽蛋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

    “然后放入香肠、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尖、嫩白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

    “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

    “过桥米线集中体现了滇菜原料考究丰盛的特点,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

    “丁哥一定听说过过桥米线的起源。”

    “有很多版本,最可信的版本是:

    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

    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仅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

    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进食不规律,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

    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沙锅熬好后送去,并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作料放入,不但味道很鲜美,而且很长时间仍然温热。

    书生很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照此做好送去。

    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忘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段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子的方法做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勤奋的秀才,甘愿孤独,一心求取功名;贤惠的妻子,不怕麻烦,尽力照顾丈夫吃喝。

    最后丈夫功成名就,夫贵妻荣,皆大欢喜。古老的农业社会,深厚的爱情往往在日常饮食中体现出来,就像这过桥米线,外层的油只是温热,下面却是100℃的鸡汤。

    这个起源的故事含有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一面,流行也最为广泛。”

    随着慕容晓晓的演示和介绍,大家已经也都按照程序把一碗米线吃了个精光。

    “我们之前确实做了很多创新尝试,但都不满意。最后,在一个上海游客的建议下,保留传统,拒绝所谓快餐式的改良。不去一味迎合今天这个几乎一切消费品都已呈快餐式消费的时代。相信传统的一定需要保护和传承。”

    慕容晓晓说起这个,可以看到她那坚定的目光和坚韧的态度。

    这让丁大铭觉着这位年轻的慕容老板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