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梁我做主 » 第四十九章:宣城的土特产

第四十九章:宣城的土特产

    袁雪妍听了萧欢的话,不由扑哧一笑,可随即意识到什么,连忙用手捂嘴,又好气又好笑道:“哼,谁稀罕你带的土特产!”说罢,就欲转身离去。可才迈出一步又停了下来,用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道:“一路平安!”语罢,就小跑着离开了。

    萧欢苦笑着摇摇头,走回去翻身上马,对解不通叮嘱道:“工业园的安全保障问题,你要多与临海王联络。轮换值守本王已经安排妥当,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先斩后奏!”

    “殿下放心,小的谨记在心。只要小的还活着,就绝不让任何闲杂人踏入工业园一步!”解不通拍着胸脯保证道。

    ......

    萧欢一行人百余骑出了建康城外郊,便转道南下。

    陈庆之突然看向萧欢说道:“殿下,适才那位袁姑娘,可是司空袁昂大人的孙女?”

    “正是。”萧欢点点头。

    “这袁姑娘,似乎有意于殿下。”陈庆之面含笑意道。

    萧欢听了大笑一声,说道:“陈将军于排兵布阵,攻城拔寨深谙其道,难道对这儿女情长,也是一样么?!”

    陈庆之哈哈一笑,不再多问。跟着萧欢扬鞭策马,往南疾驰而去。

    ......

    两天后,萧欢一行人马进入了宣城郡境内。

    半月前,连日的降水使得宣城全境都遭受了严重的涝灾。但是对于天灾,历朝历代的大部分地方官员的做法都是一致的。认为这种由天决定的灾害,无法避免。所以在对洪涝灾害的处理方面,就是有灾救灾。

    就连中央朝廷,也只能祈祷自己的领地不发生灾害。但是当灾害发生的时候,解决的办法就是给地方发赈灾粮食。安抚民众,避免流民过多,造成混乱局面。

    偶尔有一两个良吏,在任上能够对易发洪涝的地方做出预防,治理河道。或则在洪涝频发的春末夏初,提前发布预警,迁移河流附近的村庄居民。

    在地方上,地主世家盘根错节,许多农田都处于河道边。而且这些良田,基本上都集中在他们这些地主手中。想要疏引河道,所涉及的利益阻力何其大也!

    为官者,大部分都是良吏。他们也想做出一番政绩,在史书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事迹。可是,在这种庞大的利益阻力下,有多少地方官能扛得住压力。

    此时大部分的农田都已经插上了秧苗。这一场洪涝,不知毁去了多少农田,毁了多少佃户的心血。可让人悲痛的还是,无数房屋以及来不及撤走的百姓,都在洪水的吞噬下淹没生命。

    没了农田,就等于没了活命的路。虽然萧欢进入宣城郡的时候,洪水已经退去,可从被摧毁得面目全非的两岸平原,仍然可以看出当时洪涝灾害的严重性。

    在这个没有任何科技手段预防的时代,每一次灾害,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致命打击!

    萧欢不及多想,看了看手上从徐勉那里要来的舆图,对一旁的陈庆之道:“快马走半柱香,差不多就可以到宣城治县了。”

    萧欢为了不惊扰沿途百姓,特意挑了一条山中小路。在看到宣城县轮廓的时候,就让队伍停了下来。

    “我们只带十余随从进城。其余的原地驻扎,等我通知。”萧欢对陈庆之说道。

    “如此甚好。”陈庆之点点头。

    负责县域治安的武吏,看到城外飞驰而来十多匹骏马,当时就吓傻了。但随即想起郡守大人的叮嘱,立马连滚带爬地往府衙通报去了。

    “吁......”到了城门下,萧欢勒住了马。他们的到来,已经引起了许多来来往往的百姓的注意,一时间有人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

    在宣城县的城门口,萧欢看到了一张新贴在墙上的告示。他走上前去,飞快地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随即笑呵呵道:“这宣城的郡守大人,倒是聪明的很。知道本王要巡视江左,竟然张贴告示通知全县百姓......”

    不多时,一行七八个人从城内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为首一人,穿一身青绿袍服,头顶乌纱帽。

    “下官宣城郡守刘连枝,见过吴王殿下!不知吴王殿下驾临宣城,下官有失远迎,请殿下责罚!”刘连枝一行人跪倒在地,战战兢兢。

    宣城郡治所在宣城县,即郡守与县令同城办公。

    “你不知?”萧欢冷笑一声,说道:“那城门口的告示,可把本王要来江左巡视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刘连枝身体一抖,说道:“那是,那是张县令的意思......与下官无关!”

    身后的县令张博通闻言,险些吓趴在地。今晨贴告示的时候,您老可不是这么说的。现在吴王问起来,您老这推卸责任的本事倒是毫不含糊!

    萧欢挥了挥手,从宣城的一众官员面前绕过去,带着陈庆之等人自往城内走去。

    “带本王进府衙再说!”萧欢一点脸色不给地说道。

    洪灾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了,洪水也差不多退完了。到现在被淹没的田地居然还被晾晒在那里没有派人去进行维护修葺——你这郡守当的,本王还能给你好脸色?

    刘连枝慌不择路地爬起来,连忙跑到萧欢面前,一边给萧欢引路一边满脸谄媚道:“是下官鲁莽了,殿下这边请。殿下此来宣城,下官早已安排好一切。宣城有的特产特色,俱已安排到府衙了!”

    萧欢不谙其道,好奇地问道:“哦?都有些什么特产?”

    刘连枝闻言露出一丝狂喜,随即对身后的张博通招招手。张博通见状立马走到前头来,脸上尽是讨好之色,压低声音解释道:“咱们宣城的特产,虽不及皇宫里的万一。可若是殿下喜欢的,那也是应有尽有......前面就是府衙了,殿下这边请......”

    宣城的府衙从外面看去,倒是显得很普通。可走进去之后,就给人一种贵族大院的感觉。两遍摆着假山流水,花团锦簇,这个时候,竟然还有数十个丫鬟在修建着花草——一看这,就知道这刘连枝和张博通,是懂生活的人!

    萧欢皱了皱眉头,不明白这两人到底想搞什么鬼,连带着陈庆之也是微微皱眉,缓缓跟在萧欢身后。

    转过大堂,到了偏院的待客厅。只见偌大的厅房里,已经整整齐齐摆好了各种美食,此刻还正冒着腾腾热气。

    刘连枝立马走上前头,朝着萧欢谄媚道:“殿下一路劳顿,定是辛苦了。下官略备薄酒,请殿下上座!”

    萧欢走到主位上,看着摆在面前的菜肴,除了一条清蒸的鳜鱼,其他的几样菜,竟然都是他没见过的。

    张博通见萧欢皱着眉头,立马走上前去,笑着介绍道:“殿下。这是才从青戈江里打捞的鳜鱼,最是味美鲜嫩。这一样呢,是爆炒鲮鲤。此物全身长满厚厚的鳞甲,有钻山遁地的本领。古书里有记载,乃是极补之物!这个是红烧山獾肉,就是全身长着黑白相间的毛发的彘,乡下人管它叫獾子。还有这个......”

    张博通介绍的后面几道菜,每一样都是萧欢没吃过的,甚至有的连见都没见过。但好在这张博通虽然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却还是些文化水平,每一样食材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根据描述,萧欢倒是勉强知道了大部分的食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