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956章 落魄学生米有德

第956章 落魄学生米有德

    4355年(公元1658年),十一月六日,齐国罗衣港。

    落魄大学生米有德在酒馆里喝着酒。

    他在帝国得罪大家族,被其构陷,遭到通缉。

    他在同学的协助下,登上一艘货运轮船,逃难到齐国。

    “掌柜子,再给我续一盘花生米。”

    店小二看到这位老顾客,他从后厨端过一盘花生米。

    “米先生,您可是文化人。

    小店的酱猪肉,那可是罗衣港的一绝。

    码头那里的搬运工,还有纺织厂的工人,都喜欢小店儿的酱猪肉。

    您是老顾客,原先八十文一盘,现在只卖您五十文一盘。”

    店小二看着在灯光映照下的罗衣港。

    城内的工厂,都已经过了换班的时间。

    码头的工人,他们也没有吃夜宵的习惯。

    齐国电价有些贵,店里点一盏电灯,已经负担很重。

    冰箱更不是普通人家能消费得起。

    他们没有上岸之前,本以为冬季的齐国,天气会有些寒冷。

    他们来到齐国之后,这才了解到齐国冬季一点都不冷,这里的温度与帝国的江南差不多。

    酱牛肉在这种温度下,没办法存放一宿的时间。

    他们敢把过夜的酱牛肉卖给食客,酒馆的口碑会立刻崩塌。

    米有德捏了捏空瘪的钱包,他想到自己已经一个月都没有吃到肉味儿。

    长时间不吃肉,他看书都没有精力。

    他一咬牙,把钱包里的钱倒在桌子上。

    这里只有一银币,八十多枚铜币。

    一银币绝对不能轻动,这是为了参加齐国科举,购买资料和住宿的钱。

    米有德纠结的输出五十枚铜币,他准备递给店小二,随后手又缩了回去。

    他指着已经见底的地瓜烧,道:“我买一盘酱猪肉,你要把这坛酒填满。”

    店小二立刻答应过来,接过铜币之后,回后厨取酱牛肉,还拎过来一坛酒。

    他们酒馆这种几文钱一坛的酒,那都是购买其他酒厂的原酒兑水,只是有个酒味儿,成本很便宜。

    米有德喝酒吃肉,他想到自己凄惨的人生,本来是众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一朝不慎差点锒铛入狱。

    酒不醉人人自醉。

    他喝下最后一杯酒,趴在桌子上睡着。

    店小二看到这种情况,他看向一旁的店主问道:“老板,我们现在怎么做?把他叫醒吗?”

    “这人一看就是读了一些书,但没啥真本事。

    他在帝国无法出头,梦想移民到藩属国就能出头。

    都是可怜人,咱们也该打烊了,关上门,让他在这里休息。

    在炉膛里添几块蜂窝煤,别把人冻个好歹。”

    店小二听完,他立刻给店中央的煤炉,换上一块蜂窝煤。

    炉子烧得很旺,传出阵阵热气。

    煤烟顺着薄皮铁管,排放到室外。

    米有德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他这才惊醒。

    他意识到自己趴在桌子上睡着,立刻整理好衣服。

    他站起身冲着店里的掌柜鞠躬。

    “店家,小生给你们添麻烦了。”

    店老板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大家都是刚刚移民,在外互相照顾一下,没有什么关系。”

    米有德照顾店家生意,买了几个菜包子。

    他吃早餐的同时,想着怎么谋生。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办法谋生,因为没有正式的户籍,想要在齐国官府寻求体面的工作,那是非常的困难。

    他去工厂打工,又放不下身段。

    这段时间正是工人上工的日子,酒馆的座位很快坐满。

    两个衣着端正,有些沧桑的中年人,他们端着面条,来到米有德的桌旁。

    “这位先生,其他地方没有位置,可以拼一下桌吗?”

    “我快吃完了,你们随意。”

    两人坐下来,他们把刚看完的报纸放在一旁。

    他们边吃着面条边聊天。

    “董事局主席已经下定决心,他准备在罗衣港建造月产万吨规模的缫丝厂。

    罗衣港按照齐国内阁的规划,这里是齐国的纺织中心。

    必然会需要大量的生丝和棉纱。

    棉花种植太挑地方了,齐国以丘陵山地为主,不太适合种棉花。

    生丝的生产,咱们公司必定要拿下。”

    “咱们齐国适合种植桑树吗?具备大规模养蚕的能力吗?”

    “为什么要种植桑树养蚕,直接购买蚕茧那多轻松。

    我们玩的是工业,涉及到农业领域,那会玩不转,容易吃亏。”

    米有德听着两人的聊天,他混迹在罗衣港,知道这里已经变成齐国的纺织中心。

    当地的官府已经喊出口号,齐国要在五年之内,八成的布匹和服装,出自罗衣港。

    米有德发现两人一直在聊天,没有关注放在一旁的报纸。

    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读过报纸。

    如果能读这份报纸,很可能会发现更好的工作机会。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十年,识字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技能。

    但随着帝国普及小学教育,哪怕是在帝国农村,大字不识的人,已经变得很稀少。

    哪怕只上过小学一二年级,日常使用的数百字,他们都能认全。

    现在识文断字,已经不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学识。

    米有德小口品尝者包子,等待着两人的离去。

    他的预感没有出错,这两人讨论的兴趣很浓厚,吃完饭拎着公文包就走,根本就不在意放在桌子上的报纸。

    可能是对于他们来说,几文钱的报纸不值得他们在意。

    米有德看到两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门外,他这才快速动手把报纸抢过来。

    他阅读报纸上报道的事情,双眼渐渐发光。

    这份报纸是齐国最大的报纸《齐国日报》。

    报纸上会邀请一些学者,他们会把齐国的政策,讲的很透彻。

    米有德立刻翻到招工的广告区域。

    他发现不要求户籍等身份,还能最快赚到钱的工作,一共有两个。

    齐国官府缺少专门教导原住民的老师。

    米有德发现这个工作要求身体健壮,最好有在军中服役的履历。

    他看到这个条件,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另一份工作就是参与医生培训。

    米有德连鸡都不敢杀,怎么可能去当医生,给人开膛破肚。

    他正在沮丧时,翻看到报纸的头条,变得更加沮丧。

    他看到齐国即将在明年三月份举行第一次科举。

    科举的参与条件,那就是要有齐国的户籍。

    米有德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他之前听闻,四位皇子建立的国家,相关政策基本都继承了帝国。

    齐国也继承了严苛的户籍制度。

    他这种被帝国通缉,逃亡出来的人,无法在齐国落户。

    他如果选择在齐国生活五六年,有很多方法能落户。

    但他无法参与建国之初的前几届科举。

    他这种没有背景的人,在官场上肯定会寸步难行。

    米有德开始沮丧,随后又释然了。

    他把报纸扔在地上踩了一脚,随后自我鼓励道:“商鞅是魏国人,他入秦为秦国奠定了霸业基础。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米有德已经下定决心,前往更加开明的藩属国。

    齐国本来国力就弱小,齐王还不想办法增强国力,完全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昏庸之辈。

    米有德走出酒馆,他望着前方繁忙的罗衣港。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银币,现在只剩下一银币。

    这点儿银币雇不起马车,只能乘船前往吴、楚、越、唐、闽这五国。

    唐国和闽国,米有德直接不考虑。

    唐国也是皇子建立的国家,他这种黑户未必能落户。

    闽国已经是成立多年的藩属国,国内的政局已经稳定。

    他这种新人肯定无法出头。

    吴楚越三国,具体前往哪个国家,他现在还有些迷茫。

    米有德现在非常穷,没办法通过金钱获取消息,那只能通过人情。

    远在异国他乡,那也只能靠老乡。

    一口熟悉的乡音,会让很多人放下戒备。

    米有德来到码头,罗衣港的码头已经大量使用机械。

    码头扛包的工人,那也是当地的原住民为主,汉人大部分都是管事。

    米有德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些来往的汉人身上。

    直到他听到一句熟悉的方言,正从一位满面沧桑的大汉口中说出来。

    大汉用方言训斥完,他发现下属无动于衷,立刻重新训斥。

    “你这个废物,这里面装的可是玻璃制品。

    车上立刻给我铺满锯末,磕碰碎了,咱们根本赔不起。”

    米有德站在一旁,他通过观察发现,这位老乡手里有一家小型的运输公司。

    他负责把码头的货物,运到齐国内陆地区。

    他略有资产,手里至少有两辆三轮车。

    米有德看到这位老乡办完事,他立刻凑上去,用方言说道:“老乡,你是移民吗?

    我是大学生,前来调查基层情况,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黄德发正训斥完公司员工,他看到有一身书卷气的学生,用方言与他聊天。

    他来到齐国,好久没有听到家乡话,立刻倍感亲切。

    黄德发开心的说道:“小老弟,有什么问题你就问,我愿意配合。”

    米有德装模作样的问道:“老哥,你现在是单身还是已经成亲,是全家一起移民吗?”

    黄德发听到这个问题,他心态突然有些崩溃,语气烦躁的回道:“移民这个名额,本来是给我弟弟。

    谁知道我那个废物弟弟拿了安家费,钱花光人找不到了。

    我们这些小民,哪敢骗齐王的钱财。

    我只能带着妻儿移民,填补这个名额。

    还好齐国的政策不错,押上全部身价办了贷款,购买几辆三轮车,现在生意红火起来。”

    米有德安慰道:“老乡既然来到齐国,那就安稳的生活下去,日子会越来越好。

    齐国也重点发展罗衣港,这座地中海上重要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很大。

    老乡的运输公司,肯定会赚到很多银币。”

    黄德发听完,开心的说道:“还是你们这些大学生,眼光真的长远,我做生意全靠直觉。”

    他们两人继续聊天,米有德趁机询问问题。

    他把自己想问的事情,隐藏在这些问题之中。

    米有德问完之后,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这个老乡黄德发不愧是做运输生意,对于齐国周边国家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吴国因为地处四战之地,他害怕遭遇到其他国家的细作,对于进入其中的人员,审核较为严厉。

    米有德只剩下楚越两个选择。

    他经过慎重考虑,选择越国。

    楚国近期发现大的煤铁矿,这是影响国力的重大发现。

    楚越两国相邻,楚国的实力增加,越国的实力就相对减弱。

    楚国的自信心膨胀,未必会有他这种人的发展空间。

    越国现在正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

    米有德前往越国,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他确定目标,立刻开始行动。

    罗衣港每天都有前往越国的客轮,最便宜的票价只需要七百文。

    米有德购买了这张廉价的小火轮客船。

    小火轮的速度慢、噪声大,客舱也十分拥挤。

    但他的船票便宜,这一优点掩盖了他的所有缺点。

    米有德本以为他乘坐客轮离开,可能会受到齐国官方的阻挠。

    客船顺利驶离港口,他才明白自己多虑了。

    米有德在船上与同行的人聊天,他才知道问题所在。

    藩属国招募移民,一共有两类人。

    签订相应契书,给予安家费的移民。

    这些移民几乎和所在国绑定,不允许自由迁徙。

    他在齐国的老乡黄德发,就是这种情况。

    每个国家对于这种签订契书的移民,都会在政策上有所照顾。

    老乡黄德发顺利能办出贷款,也是受到这个政策影响。

    第二类移民就是没有签订契书的自由移民。

    这类移民可以随意在各国流动,根本就不会受到阻拦。

    各国王室为了在顶级人才当中留下好名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他们也不会做出无故扣押人才的举动,这会让他们成为众矢之的。

    小火轮摇摇晃晃缓在地中海上航行。

    它花费了数天时间,来到越国最大的巴赛港。

    米有德踏上越国坚实的土地,他才有种安心的感觉。

    他从帝国来齐国,那么远的路程,都没有这样的不适感。

    今后手中有钱,还是不能坐小火轮。

    米有德踏上越国的土地,他立刻就感受到这里与齐国完全不同。

    齐国有种散漫感,做事情完全不着急。

    越国码头的人,给人感觉做事急切匆匆,仿佛后面有人在赶着他们。

    米有德握紧拳头鼓励自己道:“是金子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