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萌神记 » 第65章 诗作下

第65章 诗作下

    “边塞?军营?亲人情感?看来评委老师打过仗守过边啊。”

    “是啊,温莎大学堂的校长,副校长,各个学堂的具体的负责人大多去边关守过边,而且还有不少守过十年的呢。

    我们鲁国的武风也是很盛的哦,应该说冬大陆各国没有哪个国家是不重视武风的,要不早就亡国了。”

    赵客听后,深以为然。

    从目前的各种信息来看,各国都非常重视武风,这么多年优胜劣汰,军队差的早就不知道灭亡多少年了。

    而鲁国号称第十一强国(鲁国人自己这样说的),这方面肯定也不差的。

    没想到鲁国的高层竟然这么极端,鲁国三大学府温莎大学堂的主要负责人几乎都在边关守过边?!

    虽然这些负责人肯定文化修养上也是很好的,但是其本身经历决定不会放松对学子武力方面的要求的。单说这点,温莎大学堂,果然很特别啊。

    对方出题了,自己要应对好。在望月酒楼打杂的期间,那些文人骚客摇头晃脑的那些,让赵客知道了大体这里流行的方式。

    很多地方和赵客熟悉的竟然都很像。

    于是赵客说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鲁意涵听后,惊诧不已,还真的有?!

    而且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的堪称绝了!

    鲁意涵看着赵客,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对方穿着普通,但是气度不凡,还这么有才?

    这个真是他做的?

    于是说道:“这首很好,这个是你自己做的?还有吗?”

    赵客看对方起疑心,心想必须用有名的诗作压服她。

    公主都是那么听话的啊,不让对方佩服自己到时候怎么配合自己啊,那血色水晶对自己真重要啊(那是,极品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只是这首都不行?

    那换个风格的,于是说:“还有啊,你听。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鲁河绕黑山。”

    这里赵客把黄河改了,这里没有黄河,只有鲁河。而且这里的鲁河还真的是流经黑山。

    “这首好!更贴切这里的气候。你刚才那显示的太冷了,鲁国只有最北边的大旗走廊那才能下那么大的雪。

    哦,忘了你是赵国的了,那里看来真的冷啊。这首真不错,而这万里鲁河绕黑山,赞美了鲁国的山河,相信评委老师肯定会喜欢的。”

    “哦,合适就好。”

    “这首诗叫什么?”

    “《征人怨》。”

    “哦,还有吗?”

    “换个军营方面的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还不错。只是那可怜白发生?”说到这,温莎公主围着赵客走了一圈,接着说:“没有白发啊,怎么会说白发生呢?”

    赵客瀑布汗。

    连忙说道:“这个不是描写我的,这个是说我那一个爱国将军的。”

    “能不能换个,这里是鲁国啊,温莎大学堂里都是年轻的学子,说白发生不是很合适吧?”

    赵客连忙说:“不行咱就换。还有呢!

    五月天上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刀,直为斩凤台。”

    赵客又改了。

    诗作必须入乡随俗,要不别人是看不懂的。

    这首的最后一句是“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是这里齐国范围里流行的是用刀,鲁国也不例外,说用剑,别人总感觉别扭不合理;而楼兰这里是没有的,但是这里有魏国附属国凤台国,30年前和鲁国打过一场战争,当时鲁国被逆转了,还吃了点小亏,现在提起,还有傲娇的鲁国人在愤愤不平,赵客也是逛街吃饭时候听愤青们谈起的,就顺手一改了。

    果然,温莎公主高兴道:“这个更好!如果到时候歌咏这首诗,一定会得到老师的夸奖的!

    你还真的有好诗啊!

    而且当年鲁国军队就是吃亏在当时天气突然变冷,当时的天气非常的诡异,没想到你也知道啊。当年校长可是参与过当年与凤台国的战役的。”

    赵客下意识的摸了下额头,真巧这都对上了,算是过关了吧。

    自己,是不是有点那个什么,气运加身啊。

    其实很多时候一些东西是自己都不知道的,比如在望月酒楼里打杂时候的耳濡目染。

    这里的文人骚客不是一点水准没有的,相反,就是以赵客的欣赏水平看,那也是很不错的,在这里长时间的工作反而激活了之前赵客看杂书的时候积累下的感觉,在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中就想出一些东西作出了一些东西来。

    这个也许叫灵感也行吧。

    噢,抄袭,有时候真的不要脸。

    诗作不是越有名就越好的。赵客是这样理解的。

    诗作必须应景,必须与读者产生共鸣,得到读者认可才能得到传颂。

    赵客当时和少女闲聊的时候能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诗作来获取血色水晶,是因为赵客以前的恐怖的阅读量。

    其实很多人都背过很多很多的诗句,只是没有应景,无法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听过感觉好,但是感觉好后就没感觉了,时间长了就自然忘记了。

    上中学那会,很多人都背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金散尽还复来”大家没这样的感悟吧,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家都有过不鸣吧。

    很多时候大家都有种感觉,我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只是当时我怎么怎么样。